暗星計劃-這次認真寫一部自己的小說
相關付費文章:
距歐文·威爾士(Irvine Welsh)出版《猜火車》(Trainspotting)已逾三十載。若作類比,今人對該作的時空距離,恰似1993年讀者看待《第22條軍規》或《殺死一只反舌鳥》。
可詭異的是——至少于我而言——這部粗糲生猛、充滿街頭智慧的首作,至今仍散發著驚人的當代性。
這種持久共鳴首先源自《猜火車》現象級的成功。這部兼具文學野心與文化洞察的作品,不僅贏得評論界盛贊,更售出百萬冊成為商業奇跡。
丹尼·博伊爾(Danny Boyle)隨后將其改編為英國影史最賣座電影之一,其高速剪輯、懷舊暴烈的美學,更成為英倫搖滾(Britpop)時代的視覺圖騰。
更深層的原因在于:英國從未真正走出那個時代。這個國家仿佛被棒球帽惡魔下了詛咒,陷入永恒輪回——無論面臨何種危機,解決方案永遠是布萊爾式管理咨詢、中東非法戰爭、污名化弱勢群體以及加拉格爾兄弟的樂隊重組。
正如中間派哲人喬治·奧威爾所言:“若想象未來,不妨勾勒伊萬·麥格雷戈(Ewan McGregor)永遠踩著伊基·波普(Iggy Pop)的節奏狂奔在王子街的畫面?!?/p>
在此語境下,作為第五部衍生作品的《戀愛中的男人》在2025年問世恰如其分:一個由舊繩索編織的當代文化,自然需要舊繩索的延續。
本書取代2002年的《春宮電影》(
Porno),成為正傳最直接的續篇,故事始于原著結尾那場交易與背叛的余波。我們重逢四散的主角:倫頓在阿姆斯特丹重生,病仔在倫敦攀爬階級階梯,屎霸試圖回歸平靜,而變態男貝格比輾轉于監獄和利斯老巢之間。
通過多重視角敘事,我們見證了這群男人摸索成人世界的代價。
故事推進尚算流暢:倫頓試圖與過往和解,屎霸在戒癮決心與毒癮誘惑間掙扎,病仔將反社會人格煉成階級戰爭武器,變態男仍困于暴力沖動。高潮戲是場荒誕的上流社會婚禮,當底層"賤民"象征性地在裝飾池塘小便時,撒切爾遺老們面露嫌惡的場景充滿悲喜交加的碰撞。
威爾士的巔峰筆力依然耀眼——那種對日常語言詩性節奏的精準捕捉,在玩世不恭的修辭狂歡中迸發魅力。他對成癮心理的刻畫依舊犀利:當屎霸意外獲得錢財,讀者會因作者描繪的成癮者雙重思維(不斷編織借口、故事、辯白的循環)而揪心不已。
誠然《戀愛中的男人》也有明顯缺陷。
書中頻繁出現為挑釁而挑釁的論述,結果卻幼稚尷尬。諸如"女人若必有心理疾病——她們確實需要——最好得厭食癥而非肥胖癥",或將歐洲之星(歐洲高鐵)描述為"捅穿隧道處女膜"等段落,暴露出審美層面的問題。
這非關道德(角色理應享有胡言亂語的權利),而關乎藝術效果:究竟誰會為“胖妞(chunky bird)”或“四眼屌男(Specky Shaftoid)”這類陳詞濫調發笑?恐怕只有中年《猜火車》死忠粉,如此想來這也堪稱悲劇。
超500頁的篇幅本需更謹慎編輯。書中對浪漫派詩人的指涉流于隨意,90年代角色預判互聯網變革也顯牽強。至于"獨立音樂人首嘗迷幻藥頓悟電子樂乃未來"的橋段,世界實在無需再聽第N遍。
威爾士續寫"猜火車宇宙"的動機顯而易見:這些標志性角色仍有市場號召力。況且,能對文化投下如此長影的作家鳳毛麟角,外人實難妄加評判??墒窃?025年,面對一個在撒切爾、坎貝爾和鮑威爾路線間搖擺的工黨政府時,英國人或許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全新的故事。
作者:
Keiran Goddard
編譯:蠻蠻
來源:The Guardian
文章內容僅供個人閱讀、交流
不代表平臺立場
申請加入文穴俱樂部,與真正的讀者作伴
俱樂部當前價位僅剩 3 個席位
書評持續征稿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