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我國招收的留學生數量達到了50萬人,其中光是非洲學生就超過8萬人。
為了招收這些留學生,國家每年要投入550億。
然而,不少留學生卻拿著高額補貼在中國吃喝玩樂,甚至違法亂紀。
那么,中國為什么還要花大價錢招收他們?他們能給中國帶來什么?
招收緣由
答案其實不復雜。中國想通過教育這條路,建立起一個“知華友華”的國際人才網絡。
這些留學生在中國生活學習幾年,天天浸潤在中國文化里。
他們看到的是一個真實立體的中國,而不是西方媒體描繪的刻板印象。
等他們學成歸國,自然也會把這種認知帶回去。這種民間交流,比任何官方宣傳都管用。
例如肯尼亞留學生卡爾斯,他曾在華中師范大學讀博士,回國后成了國際關系學家,經常在各種場合為中國發聲。
另外,中國對亞非拉地區的一些低收入國家本就存在援助。
而招收這些國家的留學生,很符合中國“授人以漁”的發展理念。
培養他們的人才,讓他們能夠回國自主推動國家發展,這遠比單純的經濟援助效果好得多。
這樣的成功案例并不少見,尼日利亞的留學生巴拉,就是一個典型。
2013年,他來到中國,在中國石油大學攻讀石油工程學研究生。
畢業回國后,巴拉在一家石油和天然氣公司擔任業務發展經理。
利用從中國學到的知識和技能,不僅讓公司石油日產量從7000桶提升到1萬多桶。
還給公司引進了中國的數字軟件,大大提高了石油資源的利用率。
此外,文化是雙向流動的,在輸出中國文化的同時,我們也在吸收世界文明的精華。
留學生的到來,能讓中國學生接觸到不同國家的思維方式和文化背景。
這種經歷,對他們未來進入跨國企業或從事國際交流工作大有裨益。
同時,大量留學生的到來,也提升了中國高校的國際排名。
要知道,教育輸出一直是大國博弈的重要戰場。
美國有常春藤聯盟,英國有牛津劍橋,這些都是各自國家軟實力的金字招牌。
因此,中國通過“550億補貼”,吸引留學生,也是想讓自己能在這個領域分一杯羹。
但隨著留學生數量激增,問題也接踵而至。
現存問題
最突出的就是待遇差異帶來的不公平感。
在很多高校,留學生住著配備獨立衛浴的單人間或雙人間,24小時供電供網。
而中國學生卻擠在四人間、六人間里,晚上11點準時斷電。
留學生每月能拿到幾千甚至上萬的生活補貼。
中國學生卻連獎學金的名額都十分稀少,想拿那幾千塊錢得通過重重考驗。
如果留學生享受了這些補貼,能好好學習就算了,可他們中的不少人壓根就不是來學習的。
他們整天吃喝玩樂,作業不交,課也不上,生活混亂,到了考試時卻照樣能通過。
究其原因,還是學校為了“國際排名”,不敢輕易處分,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甚至有的學校,主動降低了留學生的績點考核標準。
這不僅是對教育的褻瀆,更是對那些勤奮學習的中國學生的不公。
更讓人寒心的是,一些留學生在享受超國民待遇后,竟然產生了優越感。
他們揮霍著中國的資源,反而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出現了歧視中國人的情況。
福州就曾發生過,一名留學生違規載人被交警攔下,不但不知錯,反而毆打執法人員的情況。
這樣的人,我們花550億培養出來,到底圖什么?
而與此同時,中國每年有100萬學生出國留學,其中相當一部分學成后選擇留在國外。
我們自己的人才在流失,卻花巨資引進一批質量參差不齊的留學生,這筆賬怎么算都不劃算。
因此,社會各界反對接收外國留學生的聲音越來越大。
畢竟550億不是小數目,每一分錢都是納稅人的血汗。如果不能產生應有的價值,就是對全體國民的不負責任。
應對方法
目前來看,改革是勢在必行的,但怎么改,需要智慧和勇氣。
俞敏洪就提出,必須取消留學生的超國民待遇。獎學金可以有,但要憑本事拿,而不是憑護照。
但從更長遠的角度看,我們需要建立一套科學的評估體系。
要提高留學門檻,設立嚴格的入學標準,包括語言水平、專業基礎、學習態度等多個維度。
中國對留學生“寬進嚴出”的初衷是好的,但“寬進”不能寬到沒有底線。
畢竟語言不通、基礎太差的學生,給再多錢也培養不出人才。
生源結構也需要優化。不是所有國家的學生都適合大規模招收。
應該根據國家戰略需要、雙邊關系狀況、學生質量等因素,有選擇地招生。
重點應該放在那些與中國有長期合作前景、學生素質較高的國家和地區。
其次是過程管理要跟上。既然來了,就要認真學。
曠課、不交作業、考試作弊,這些行為不管是誰都應該嚴肅處理。
特別是違法亂紀的,更要依法懲處,不能因為是留學生就網開一面。
只有規矩立起來了,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此外,留學生畢業后,后續的調查也要跟進。
要知道培養的留學生回國后做了什么?對中外關系有什么實質性的推動?
只有數據說話,才能知道投入是否值得。
結語
說到底,辦教育不是做慈善,更不是花錢買臉面。如果只是為了在國際排名上好看一點,為了顯示所謂的“大國風范”,那這550億花得太冤枉了。真正的大國,不是靠施舍換來尊重,而是靠實力贏得敬畏。
參考:
國際在線-2025-06-26——《全球媒體聚焦丨英媒:中國正致力于打造全球領先的留學目的地》
參考消息-2024-08-16——《越來越多非洲學生留學首選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