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活到百歲是遙望而不及的,甚至成為了每個人的夢想。可要想做到真的這么難嗎?據報道,一位102歲的醫生,分享了自己活100歲的7個長壽習慣,許多人看完后,發現原來每個人都能做到。
這名醫生名為約翰?沙芬伯格,現在的他已經102歲了,可依然活力四射、步態輕盈、說話清晰,最重要的是還沒有慢性疾病,而他所依靠的并不是醫療科技,或者是某種神奇藥物,而是簡簡單單的這7個習慣。
1. 少吃一點:并非是完全限制飲食,而是在一天中某個時間段內進食其,其他階段不吃東西。據悉,他每天只吃兩頓飯,不吃晚餐,并且,身體還是精神十足的狀態,如此也減少了腸胃消化的負擔。
同時,他也提到了每天兩餐的方式并非適合所有人,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只要做到晚餐少吃一點,或者是盡量早吃晚餐即可。
2. 不吃加工食品:所謂的加工食品,指的是高糖高脂高熱量的食物,如飲料、膨化食品、漢堡薯條、火腿腸等等,越吃這樣的食物,越會給機體增加熱量攝入,以及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危險。
當然,也不是建議大家吃素,而是正確吃肉,盡可能選擇瘦肉、白肉等,保證優質蛋白質以及血紅素鐵的攝入,讓機體有源源不斷的能量。
3. 堅持運動:運動是身體健康的法寶,同時也是長壽的基石。大量研究結果表明,經常運動的人,要比很少運動的人相比,可延長預期壽命5年左右的時間,堅持運動的時間越長,越有利于延長壽命。
4. 規律作息:每天保證充足的睡眠,以及良好的睡眠質量,這是有助于機體組織器官修復的,而約翰?沙芬伯格教授本人也認為,充足的睡眠可以幫助身體細胞修復,并維持體內激素水平,增強機體免疫力。
5. 摒棄不良的生活習慣,這里涉及吸煙、喝酒、久坐、久站、久躺、肥胖等等,這些都會影響壽命,雖然當時你認為很舒服,卻會對身體健康造成慢性積累。
6. 壓力過大:人長期處于壓抑的情緒中,會影響機體端粒,對預期壽命造成影響,建議大家及時解壓,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別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7. 良好的心態:無論在社交還是與周圍人相處等等,都應保持良好的心態,時刻以學習的心,可幫助大家延緩衰老,對大腦認知的提升也是有幫助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