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全國各地持續遭遇高溫天氣,給農作物生長帶來嚴峻挑戰,尤其對果樹種植造成不小壓力。面對這一情況,各地積極探索并實踐多種應對措施,結合專家研究與政策指導,全力保障農作物的品質與產量。
高溫天氣下,果園水分蒸發量劇增,土壤墑情快速惡化,科學灌溉成為緩解旱情的關鍵。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專家研究表明,高溫干旱時期采用滴灌或微噴灌,每3至5天適度補水,可將果園土壤濕度維持在 60%-70%,有效緩解果樹旱情。這一結論在多地實踐中得到驗證:山東煙臺部分蘋果園采用滴灌系統后,土壤濕度穩定,蘋果生長未受嚴重沖擊;陜西渭北蘋果產區的部分果園也通過滴灌方式,有效保持了土壤濕度,為果實生長提供了穩定環境。
農業農村部明確指出,高溫熱害常與干旱并發,果樹灌溉需遵循 “少量多次” 原則,避免大水漫灌。建議在清晨或傍晚采用噴灌、微噴灌或滴灌等方式,避開高溫時段,防止冷水灌溉導致樹體生理性萎蔫。此外,穴灌、溝灌時,在樹冠滴水線四周挖2—4個30cm左右的松土坑,在坑內灌水可顯著提高灌水效果。部分地區還通過在清晨或傍晚對樹冠噴水,達到降溫增濕、改善果園小氣候的效果。
除了補水抗旱,降低果園溫度、減少強光直射也是應對高溫的重要手段。研究數據顯示,覆蓋遮陽網后,果園內溫度可降低2-3℃,果實日灼病發生率能從15%降至5%左右。重慶柑橘產區的果農通過搭建遮陽網,顯著降低陽光直射強度,有效減少了果實日灼病的發生;在幼齡果園、設施栽培果樹或經濟效益較高的果園,遮陽網覆蓋已成為常規防護措施,需注意覆蓋物不可直接接觸植株。
此外,合理的樹體管理能增強果樹抗高溫能力。通過修剪枝葉可改善果園通風透光性,減少樹體水分蒸發。廣東荔枝產區的果農在高溫來臨前,對荔枝樹適度修剪,去除過密枝條與病弱枝,不僅改善了通風條件,還降低了病蟲害發生幾率,使荔枝品質和產量均得到提升。
同時,土壤管理措施也不容忽視。松土、生草和地表覆蓋能有效降低地表溫度,延緩水分蒸發。果園可保留樹盤外淺根矮桿草,有條件的可淺松表土,或在樹盤覆蓋秸稈、谷殼、雜草、可降解防草布等,為土壤構建 “保護層”。
農業農村部的指導意見為各地應對高溫熱害提供了系統方案:高溫熱害常與干旱并發,需統籌灌溉、防護、管理等多環節。在災后恢復方面,若持續高溫干旱后遇降雨,應適時噴施0.2%—0.4%的磷酸二氫鉀、0.5% 的硝酸鉀等葉面肥,促進樹勢恢復,防止雨后二次損失;對于枝梢枯死較多的果樹,需及時修剪枯枝,用防腐劑處理切口,清理無挽救價值的植株,待天氣適宜時補種幼苗。
從陜西的蘋果園到廣東的荔枝林,從山東的滴灌系統到重慶的遮陽網,各地通過科學施策,有效緩解了高溫對農作物的沖擊。這些實踐表明,只要遵循科學規律,結合地域特點精準施策,就能最大限度降低高溫熱害影響,筑牢農業生產的 “防熱墻”。
編輯|高瑜審核|趙允
來源|農業科技報作者|李煜強 整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