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印度這幾年在國際上挺活躍的,經濟增速快,軍事實力也跟著水漲船高,經常跟周邊國家有點小摩擦,尤其是巴基斯坦那邊,邊境上總有事。
很多人猜,印度這么有底氣,肯定背后有人撐腰。以前大家覺得可能是美國或者俄羅斯,畢竟印度從這兩個國家買了不少武器。
但最近一些事讓真相露頭了,印度的這個靠山其實是以色列。更關鍵的是,以色列以前跟中國關系挺鐵的,建交早,合作多,為何現在卻轉向印度那邊了?
先說說印度為什么需要靠山。印度想在南亞當老大,野心不小,但軍工基礎弱,自主研發能力有限。排名世界前幾的軍隊聽著威風,可很多裝備靠進口。俄羅斯賣給印度的蘇30戰機和T90坦克是主力,但這些東西有點老了,升級慢。美國呢,雖然最近關系熱乎了點,賣了些無人機和直升機,但美國總愛附加條件,管這管那,不夠痛快。
印度需要一個能提供尖端武器,又不那么多事的伙伴。以色列就正好符合這個要求。以色列在中東打過好幾場硬仗,六日戰爭、贖罪日戰爭,靠自己研發的導彈和無人機逆轉局面。現在以色列是全球軍火出口大國之一,印度成了它的最大客戶之一。
以色列為什么看上印度?因為以色列自己地盤小,市場有限,需要大買家。以前以色列跟中國合作緊密,1950年以色列就是中東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國家,1992年正式建交后,賣了不少軍工技術給中國,比如預警機和導彈系統。
但2000年,美國插手了,以色列被迫取消對華出售Phalcon預警機,從那以后,以色列對華軍售就停了,轉頭找印度。印度1992年跟以色列建交,本來起步晚,但2003年以色列總理沙龍訪印后,合作就加速了。印度買了以色列的Barak導彈、Heron無人機,這些東西在邊境上幫了大忙。2019年Pulwama襲擊后,印度用以色列的Spice炸彈反擊巴基斯坦目標,效果不錯。
現在印以關系有多鐵?數據擺在那,印度從以色列進口的武器占以色列軍售的30%以上,2024年貿易額接近20億美元。不僅僅是買武器,雙方還聯合生產,比如Spike導彈在印度工廠組裝。印度“月船三號”登月成功,也用了以色列的航天技術。
經濟上,以色列幫印度搞農業滴灌和制造業升級,印度企業投資以色列的初創公司。政治上,印度在聯合國不總跟阿拉伯國家站隊了,最近SCO會議上,印度拒絕簽字譴責以色列對伊朗的襲擊。這事挺明顯的,印度有自己的算盤,不想得罪以色列。
以色列以前跟中國那么好,為什么變了?說白了,利益驅動。以色列需要美國支持,在中東立足,美國說不讓賣就得聽。2000年后,以色列對華合作轉低調,主要經濟貿易了。中國是以色列的最大貿易伙伴之一,但軍工這塊沒了。
反觀印度,以色列覺得印度是亞洲大國,能平衡中國影響力。莫迪上臺后,印以關系升溫,2017年莫迪訪以,是印度總理第一次去以色列,兩人簽了好幾份協議。內塔尼亞胡回訪時,說印度是以色列的“天然伙伴”。這幾年,加沙沖突中,印度低調支持以色列,送了些無人機和彈藥過去,雖然沒公開,但報道出來了。
當然,這關系不是鐵板一塊。印度還得平衡中東局勢,跟伊朗有能源合作, Chabahar港項目就是例子。伊朗是印度的石油來源之一,印度不想徹底撕破臉。巴基斯坦那邊,印度用以色列武器對付,但巴基斯坦有自己的盟友,比如中國和土耳其。
印巴沖突歷史長,1947年分治后打了三次大戰,克什米爾問題是老疙瘩。印度覺得以色列的反恐經驗有用,以色列也把印度當作對抗伊斯蘭極端勢力的伙伴。兩人一拍即合。
再深挖點,以色列的軍工為什么這么牛?因為生存壓力大,國土小,敵人多,只能靠科技。梅卡瓦坦克、鐵穹系統,都是自己搞出來的。印度學這個,加大國防投資,但還是得靠進口。俄羅斯武器便宜,但質量參差;美國先進,但貴還管得多。
以色列的正好中間,性價比高,還愿意技術轉移。印度現在是以色列軍售的頭號買家,超過其他國家。
這事對中國有什么影響?以色列以前賣技術給中國,幫助中國軍工進步,但現在沒了,中國得自己研發。以色列轉向印度,中國在南亞的影響力得注意。
印度用以色列武器在邊境上試水,中國得防著點。但中國跟以色列經濟合作還在,貿易額大,高科技交流沒斷。只是軍工這塊,變了味。
印度這個靠山露頭后,國際格局有點微妙。印度想進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靠以色列幫不上忙,但軍事實力提升了,底氣足了。
以色列在中東忙著伊朗和哈馬斯的事,但對印度的支持沒松。2025年上半年,以色列交付了新一批無人機給印度,印度空軍已經在測試。印度拒絕SCO聲明,也讓伊朗不爽,但印度有自己的戰略,能源安全和反恐并重。
總的來說,印度找以色列當靠山,是現實選擇。以色列小國大智慧,軍工強,合作靈活。以前跟中國好,現在轉印度,國際關系就是這樣,利益第一。
印度發展快,但問題多,貧富差距大,國內穩定是大事。靠以色列提升軍力,能幫印度在南亞站穩,但長遠看,還得自己強。巴基斯坦那邊,有中國支持,不會輕易讓步。印以合作會繼續,但中東變數大,伊朗核問題、加沙沖突,都可能波及。
大家看這事,別光看表面。印度囂張點,是因為裝備好了,但根基還得自己打。以色列聰明,找大市場賣武器,賺得盆滿缽滿。
中國呢,繼續走自己的路,高科技自主研發,不依賴別人。這國際舞臺上,沒永遠的朋友,只有利益。印度這個靠山浮出來了,非美非俄,以色列這角色挺有意思的,曾跟中國那么近,現在幫印度。世界變化快,得跟上節奏。
再多說兩句,印度航天進步快,“月船三號”著陸月球南極,以色列幫忙不少。兩國在高科技產業合作頻頻,制造業和農業也搭上線。
以色列的滴灌技術幫印度節水,印度市場大,以色列企業賺翻。軍事貿易從2015年的5億多美元漲到2024年的18億多,增速驚人。印度進口的Spike導彈,在演習中表現好,邊境士兵用著順手。
挑戰呢?國際壓力大,美國有時管以色列的軍售,印度得小心別過度依賴。巴基斯坦跟中國關系鐵,印巴摩擦時,中國立場中立,但幫巴基斯坦不少。印度申請安理會席位多次被否,以色列支持有限。兩國合作基于利益,國際局勢變,兩邊都得調整。
最后,這事提醒我們,國際關系復雜。印度靠以色列提升實力,但得平衡各方。以色列玩得轉大國博弈,印度學著點。曾與中國稱兄道弟,現在幫印度,這轉變挺現實的。印度發展路還長,得踏實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