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通貨膨脹率高漲!咖啡肉類漲價最快!》
奧地利的通貨膨脹率在2025年6月上升至3.3%。這一數字較5月的3.0%有所增長,主要原因是燃料價格對通貨膨脹的抑制作用減弱,同時食品價格自2024年10月以來首次出現超過平均水平的上漲。此外,電力和餐飲行業價格的持續上漲也推動了通貨膨脹。在住房、水和能源方面,價格同比上漲了5.2%,其中家庭能源價格以9.6%的漲幅最為顯著。餐飲和酒店業價格平均上漲了5.5%,食品和非酒精飲料價格平均上漲了4.7%,尤其是肉類價格上漲較為明顯。與此同時,歐元區的通貨膨脹率在2025年6月達到了2.0%,與歐洲央行設定的目標一致。歐洲央行中期目標是將通貨膨脹率維持在2.0%,許多經濟學家預計歐洲央行將在7月24日的會議上暫停加息。然而,如果與美國的貿易沖突加劇,歐洲央行可能在年底前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
《奧地利與瑞士爭奪奶酪地理標志》
在歐洲,一場關于“埃門塔爾奶酪”(Emmentaler)的爭議正在布魯塞爾展開,而奧地利也積極參與其中。瑞士聲稱要將“埃門塔爾”這一名稱作為其專屬的地理標志,就像香檳或帕爾馬火腿一樣,要求只有來自瑞士埃門塔爾地區的奶酪才能被稱為“埃門塔爾”。然而,歐盟委員會對此持反對意見。現在,奧地利也正式以“訴訟協助者”的身份介入了歐洲法院的程序。埃門塔爾奶酪是一種帶有典型孔洞的溫和堅果味硬質奶酪,自20世紀30年代起在奧地利生產,早已成為當地超市貨架和三明治盒中的常見食品。僅在2023年,奧地利就生產了超過13700噸這種奶酪。如果瑞士的主張在法庭上獲得支持,那么使用“埃門塔爾”這一名稱進行銷售將被禁止,甚至像“奧地利埃門塔爾”這樣的附加說明也可能不被允許。更棘手的是,這一措施可能會追溯至多五年。歐盟委員會與奧地利在這一問題上看法相似,德國、法國、荷蘭和波蘭也反對瑞士的申請。他們認為,“埃門塔爾”早已成為一個通用名稱,就像“高達”或“卡門貝爾”一樣,并非局限于某個特定地區。奧地利農業部長諾伯特·托茨尼格(Norbert Totschnig)警告說,這不僅關乎標簽問題,還涉及工作崗位、農村地區的附加值以及企業的法律保障。他認為,如果那些已經傳承了幾代人的名稱突然可以被壟斷,那將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奧地利出現歐洲最大蛇種:無毒且適應力強》
最近,奧地利和德國的網絡上流傳著許多蛇出沒的視頻,引發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這些視頻顯示蛇出現在地下室、閣樓甚至汽車發動機艙中。那么,這些蛇的頻繁出現背后究竟有何原因呢?在德國的一些城市,如威滕、多特蒙德和埃森,人們頻繁發現一種“黑色蛇”。這些蛇看起來令人害怕,甚至被誤認為是黑曼巴蛇。但實際上,這些蛇大多是無毒的草蛇(Natrix natrix),只是因為它們的黑色色素較為罕見,才顯得不尋常。在奧地利,另一種蛇的出現更為頻繁,那就是歐洲最大的蛇——長蛇(Zamenis longissimus)。這種蛇的體長可達2米,但通常只有1.2到1.6米。盡管體型較大,但它們對人類是完全無害的。長蛇的出現頻率增加,部分原因是氣候變化。據專家馬丁·馬施卡(Martin Maschka)解釋,如今奧地利的氣候條件已經類似于德國南部,而那里一直是蛇類頻繁出沒的地方。長蛇在奧地利的分布范圍正在迅速擴大。30到40年前,它們的分布范圍還比較小,如今卻呈爆炸式增長。這種蛇的適應能力很強,它們會出現在閣樓或地下室,因為那里有大量的老鼠和其他嚙齒動物,是它們的主要食物來源。
《德英簽署友好條約》
《法匯報》17日消息,德國總理默茨在倫敦與英國首相斯塔默簽署《德英友好條約》。條約旨在深化兩國在安全、防務、經濟、移民和社會交流等多個領域的合作。此外,該協議也被視為英國脫歐后德英關系的重要重塑。條約核心包括加強戰略協調與軍備合作,兩國將在“深度精確打擊”導彈開發方面協作。條約第二章明確提出,德英將協同保障北約北翼與東翼安全。除安全領域外,協議還涵蓋打擊有組織犯罪與非法移民問題;外交方面,將舉行年度外長戰略對話與高級別官員會議;在科研與能源轉型方面,雙方將加強聯合項目,并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合作。一項附加行動計劃包括:簡化兩國學生交流、推動恢復免簽旅行、發展自動化邊境管控系統,并計劃開通德英直達列車。該協議已獲德國聯邦內閣批準,尚待聯邦議院表決通過。
《初代移民和本地員工收入差距顯著》
平均而言,德國和其他國家的移民收入明顯低于本地長期居民。第一代移民的工資差距尤其大,但這種差距會延續到下一代。這是《自然》雜志委托紐倫堡就業研究所(IAB)的研究人員參與進行的一項國際研究的結果。除德國外,研究所還分析了其他八個國家:加拿大、丹麥、法國、荷蘭、挪威、西班牙、瑞典和美國。在德國,第一代移民和本地居民的收入差距為19.6%。研究顯示,造成這種差距的主要原因不是同工不同酬,而是進入收入較高的部門、職業和公司的機會有限。這是造成薪酬差距的四分之三原因。這項研究總共分析了9個國家1350萬移民和本地員工的數據。
《德國銀行網點數量大幅減少》
德新社17日消息,德國聯邦銀行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德國銀行和儲蓄銀行的營業網點數量大幅減少,全年共減少1631個網點(降幅8.4%),全國僅剩營業網點
17870個。其中,大型銀行關店最多,關閉網點達1280個;合作銀行撤出186個地點,儲蓄銀行則關閉門店178個。盡管如此,德國儲蓄銀行(sparkassen)仍是德國網點最多的銀行集團,擁有網點6926個(占比38.8%);其次是Volks- und Raiffeisenbanken,設有6402個網點。包括郵政銀行在內的大型銀行則僅剩3292個網點。此外,銀行整體數量也持續減少。截至2024年底,全國共有1368家信貸機構,較前一年減少35家。此外,2024年僅有10家新機構進入市場,主要為外資銀行設立的新分支。
《德國拒絕歐盟長期預算提案》
《世界報》17日報道,德國聯邦政府明確拒絕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提出的長期預算方案。該方案計劃將2028年至2034年的歐盟預算提高至2萬億歐元,較當前超出7000億歐元。德政府認為,在成員國普遍希望穩定本國財政的大背景下,歐盟大幅擴張預算的想法令人無法接受。德政府發言人強調,德國認同歐委會的預算改革方向,例如通過設立“新自有資源”項目獲取新的收入來源等。但其對于年營業額超過5000萬歐元的大型企業征收附加稅的設想,無法得到德方支持。德國經濟界代表、聯邦政府經濟政策官員均對相關提案提出批評。報道提及,德國作為歐盟經濟最強國,通常承擔歐盟預算的四分之一。
《敘利亞:“不法團體”對暴力事件負責》
德魯茲領袖賈爾布(Jussef Jarbou)在國家電視臺發布的視頻中宣布,在以色列16日對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發動空襲后,敘利亞德魯茲派與敘利亞現任領導人沙拉政府在敘利亞南部蘇韋達達成立即停火協議。以色列的主要空襲目標是敘利亞國防部,這些空襲是為了報復敘利亞政府軍對蘇韋達德魯茲人社區的襲擊。15日晚宣布的德魯茲派與敘利亞政府之間的停火協議已迅速破裂。敘利亞政府14日向該地區派遣部隊,聲稱是為了結束德魯茲人與貝都因人之間的沖突,但隨后卻介入沖突。以色列軍方要求,敘利亞政府軍撤出德魯茲地區。美國國務卿盧比奧在社交平臺X上發文稱,美國已與“沖突”相關各方進行接觸,就“具體措施”達成一致,16日晚將結束這一令人不安、恐怖的局勢。敘利亞政府指責,“不法團體”對暴力事件負責,并承諾使相關負責人付出代價。
(歐洲時報中東歐版、德國版 編譯報道,轉載請注明公眾號EuroNews)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