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文中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前言
你相信嗎,在如此炎熱的天氣下,竟然有一個孩子被塞進汽車后備箱,隨車行駛了接近一千公里。
而做出這種極端行為的,竟然是孩子的親生父親,這一事件在網絡上引發了強烈反響,網友們紛紛對這位“父親”表示憤怒與譴責。
被塞后備箱1000公里
如今,這位父親的真實身份也被網友扒出,估計他的工作也保不住了。更令人震驚的是,還有所謂的“惡毒后媽”,曝光的正面照中,她的神情顯得格外兇狠!
那么,孩子為何會在后備箱中度過那么長的時間?這件事又是如何被處理的?
孩子被塞后備箱
后備箱里的親情考驗
事件發生在2023年的夏季,地點是廣東佛山至廣西桂林的高速公路上。一輛五座越野車的后備箱里,蜷縮著一個年僅9歲的男孩。
車內的乘客包括他的親生父親、后媽、爺爺奶奶、后媽與前夫所生的孩子,以及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嬰兒。
明明是七人乘坐一輛五座汽車,超載問題已經存在,而解決方式竟是讓親生兒子蜷縮在后備箱中。
孩子自述
這段單程500公里的路程,男孩在后備箱中忍受著接近50攝氏度的高溫、空氣稀薄以及顛簸的折磨。
更令人揪心的是,后備箱里還堆放著兩輛嬰兒車。事后,男孩向生母汪女士描述這段經歷時,語氣冷漠得令人心酸——爸爸說車里沒位置了,讓他去后備箱。
孩子親生母親
面對公眾的質疑,這位父親竟然辯稱“孩子是自愿前往后備箱的”,還輕描淡寫地說“只是在高速上待了一兩個小時”。
但導航記錄顯示,往返總里程超過1000公里,男孩在后備箱中待了數小時,期間多次因高溫和缺氧而嘔吐、虛脫。
這一事件不僅揭示了親生父親的冷漠無情,也暴露了重組家庭中“有后媽就有后爸”的現實。當血緣親情被新家庭關系取代,孩子的安全和尊嚴竟然成了最廉價的犧牲品。
孩子親生母親
讓親生兒子坐在后備箱,卻讓其他孩子舒服地坐在車內,這哪里是“親情考驗”,分明是“親爹失職”。
而這件發生在兩年前的事情,最近才被曝光出來,再次在網絡上引發熱議。
孩子模擬
父親身份曝光
事件曝光后,網友迅速查出涉事父親的身份:劉某某,美資企業員工,同時經營一家汽車修理廠。
諷刺的是,作為一名汽修行業的從業者,他不可能不了解后備箱載人所存在的巨大風險。一旦發生追尾事故,孩子將面臨致命危險。
事情曝光后,有內部人士透露他已經失去了工作。
網友評論
更令人憤怒的是,面對輿論的批評,他竟然理直氣壯地聲稱孩子是“自愿”的,無視孩子臉上因缺氧而泛紅的痕跡,還強調“后備箱空氣流通良好”。
一個懂車的人讓兒子坐后備箱,就像廚師明知食材已經變質還端給客人吃,不是無知,而是故意為之。
新聞曝光后,后媽張某某的照片也引發了網友的廣泛討論,有人形容她“面相兇狠”。
真面目曝光
傳統面相學認為,“鷹鉤鼻配薄唇者心機重”,而現代心理學研究則指出,長期的負面情緒會影響面部肌肉,形成所謂的“兇相”。
后媽被查出是順德某五金公司員工,公司迅速發布聲明,宣布與她解除勞動關系,強調“對違背道德行為零容忍”。
小孩自述
而父親劉某某也從美資企業離職,兩人雙雙失業。
面相或許不能決定善惡,但對待孩子的態度,足以讓人“相由心生”。
這件事中最痛苦、最憤怒的莫過于孩子的親生母親。
小孩痛哭
生母奪回撫養權
事件曝光后,生母汪女士終于成功奪回撫養權,但在此之前,孩子的遭遇令人揪心。
有知情人士透露,后媽的兒子獨占臥室,新生兒有自己的嬰兒房,而孩子只能睡在飄窗上,冬天寒風刺骨。
孩子甚至被要求辱罵生母才能多吃半碗飯,長期吃冷食導致慢性胃炎,甚至高燒39度時仍被要求“自己扛”,體檢報告顯示其營養不良。
當事人賬號
那天,孩子哭著打電話給親生母親說餓,母親立刻給他點了外賣,沒想到后媽卻直接將食物搶走扔進垃圾桶!
孩子的親生母親歷經三年的訴訟,終于在2024年11月成功奪回撫養權,但前夫仍拒絕交出孩子的學習證件,導致孩子輟學數月。
孩子親媽賬號
有些父親離婚后,對孩子的愛也“自動續費失敗”,只剩冷漠與算計。
從法律角度來看,這位所謂的親生父親已經嚴重違法。
孩子早上沒飯吃
交通法規明確禁止后備箱載人,涉事父親的行為已涉嫌危害兒童安全,并長期虐待、忽視孩子的健康,違反《未成年人保護法》,可依法撤銷其監護權。
如果調查證實情節嚴重,可能構成虐待罪。
律師指出,監護人的“自愿”不能成為免責理由,因為高溫下的后備箱隨時可能致命。
孩子痛哭
法律是社會的底線,但有些父母連底線都不守,只能依靠法律來規范他們的行為。
這件事也暴露出重組家庭中存在的結構性問題,部分離異父親在重組家庭后,對前段婚姻所生子女的情感投入驟減,甚至默許后媽的不公平對待,形成“有后媽就有后爸”的惡性循環。
值得反思的是,類似“后備箱兒童”“飄窗兒童”的案例并不罕見,只是多數未被曝光。
孩子模擬在后備箱
社會需要建立更完善的兒童保護機制,例如加強校園異常情況監測、交警加強后備箱檢查等。
孩子不是行李,不該被塞進后備箱;親情不是施舍,不應區分“親生”與“非親生”。
好在現在孩子已經跟隨生母生活,心理創傷也在逐漸修復。
媒體采集
結語
這件事的處理不僅讓失職的父親受到懲罰,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孩子的安全與尊嚴,不該被任何借口所犧牲。
法律會給出公正的判決,但人性的底線,不應等到法律來劃定。
媒體發文
只希望這位父親能夠深刻反省自己的錯誤,彌補對孩子的傷害,也希望孩子能走出這段陰影,健康成長。
面對這樣的情況,你有什么看法?
信息來源:杭州網 2025-07-17 生父回應9歲男孩被安排坐后備箱:不會道歉,出行前征求了他的意愿,“每年學費5
信息來源:湖北日報 2025-07-19 9歲男童與生父繼母出行1000公里,被安排蜷縮在后備箱。生母:已拿回撫養權并提
信息來源:封面新聞 2025-07-16 9歲男孩跟著親爸后媽出遠門,親爸讓他坐在后備箱幾小時,親媽:當時7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