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征100%關稅,公開點名俄羅斯,還把中國和印度一起拉下水。
可真正讓西方焦慮的,是莫斯科一點也不慌。
俄羅斯不怕,怕的反而是喊打喊殺的對手,為什么?
能源王牌在手,西方離不開俄羅斯的“黑色血液”
俄羅斯手里攥著一張讓西方頭疼的王牌——能源。作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俄羅斯的能源供應就像一根無形的繩子,牽著歐洲的鼻子走。
盡管美國嚷嚷著要加征100%關稅,但歐洲國家心里清楚,真要切斷俄羅斯能源,自己的工業機器就得停擺,老百姓冬天得裹著毯子發抖。
就拿德國來說,2024年冬天因為天然氣短缺,化工巨頭巴斯夫不得不把部分生產線搬到中國,損失高達幾十億歐元。這種切膚之痛讓歐洲國家學乖了,表面上跟著美國喊制裁,背地里卻通過印度、土耳其等第三國偷偷買俄羅斯石油。
印度煉油廠把俄羅斯烏拉爾原油加工后,轉手就以“印度制造”的名義賣到歐洲,價格還比市場價低15%,歐洲買家樂得裝傻充愣。
更絕的是,俄羅斯根本不按西方的套路出牌。西方給俄羅斯石油設了60美元的價格上限,可2025年上半年烏拉爾原油均價卻漲到了74美元,甚至一度突破80美元。
為啥?因為亞洲買家根本不在乎什么“限價”,中國和印度每天從俄羅斯進口的原油加起來超過500萬桶,占俄羅斯出口總量的70%以上。俄羅斯財政部的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油氣收入同比暴漲68.5%,反倒是歐洲為了買高價能源,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民眾抗議此起彼伏。
向東轉舵,中俄印貿易撐起半邊天
美國以為拉上中國和印度當“人質”就能嚇唬住俄羅斯,沒想到這招反而讓俄羅斯找到了新的活路。過去三年,俄羅斯對西方的貿易額縮水了40%,但對亞洲的出口卻翻了一番,其中中俄印三國貢獻最大。
2025年1-2月,中俄貿易額達到2492.5億元人民幣,相當于每天有40多列貨運列車往返于兩國邊境。印度更絕,2024年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比2021年增長了20倍,轉手倒賣給歐洲賺差價,光是這一項就凈賺了80億美元。
俄羅斯還玩起了“去美元化”的組合拳。2024年,盧布在俄羅斯出口結算中的比例從2021年的15%飆升到39.9%,中俄之間90%的油氣貿易都用本幣結算,連印度也開始用盧比和人民幣支付俄羅斯石油。
更狠的是,俄羅斯和中國在天津建了一座年加工1600萬噸原油的煉油廠,直接把俄羅斯原油變成高附加值產品賣到東南亞,繞過了西方的關稅壁壘。
美國的次級制裁在這些操作面前就像紙老虎。因為歐洲國家自己在偷偷通過土耳其、阿聯酋等第三國進口俄羅斯能源。國際能源署的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俄羅斯對歐洲的天然氣出口量反而比2022年增加了12%,價格還比美國液化天然氣便宜40%。
反制裁組合拳,盧布結算破局美元霸權
俄羅斯可不是被動挨打,而是主動出擊。針對美國的關稅威脅,俄羅斯直接限制了稀土、化肥等關鍵物資的出口。
2025年3月,俄羅斯宣布暫停向美國出口鈀金,這種用于汽車催化劑的貴金屬價格瞬間暴漲30%,美國通用汽車等車企不得不緊急從中國采購替代材料,成本增加了15%。
更絕的是,俄羅斯還聯合中國、印度等國建立了“金磚支付系統”,2025年已有超過30個國家加入,交易量突破5000億美元,直接動搖了SWIFT系統的壟斷地位。
西方最害怕的,是俄羅斯正在改寫國際經濟規則。過去三年,俄羅斯與金磚國家的貿易額增長了65%,上合組織框架下的能源、基建合作項目超過200個,總投資超過1.2萬億美元。中俄還在北極航道開發、月球探測等領域深度合作,讓美國的“印太戰略”處處碰壁。
最讓西方焦慮的是,俄羅斯的反制裁措施讓美元的國際支付份額從2021年的38%降到了2025年的32%,而人民幣和盧布的份額合計增長了8個百分點。
結語:西方越制裁,俄羅斯越強大
美國的關稅大棒就像打在棉花上,反而讓俄羅斯把“危機”變成了“轉機”。能源出口轉向亞洲讓俄羅斯賺得盆滿缽滿,中俄印貿易和盧布結算削弱了美元霸權,國際政治支持更讓西方孤立俄羅斯的企圖破產。
西方因為能源短缺、通脹高企、盟友離心,反倒是自己先亂了陣腳。這場博弈的結局早已注定:當俄羅斯把命運攥在自己手里時,喊打喊殺的西方才是真正的輸家。
參考消息:俄媒:上合成為歐亞大陸政治溝通關鍵平臺
觀察者網:美方威脅:100%關稅并非針對俄羅斯,對中印“二級制裁”才會真正打擊俄羅斯經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