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行為簡直令人發指。
2024年7月16日,一起令人震驚的惡性事件被媒體披露,一名36歲男子通過網絡誘導多名未成年少女,并與其發生不當關系。
隨著判決書的發布,這名罪犯的真實面目被徹底揭露,作案細節也浮出水面,令人毛骨悚然……
那么,他是如何使用如此卑劣的方式欺騙這些無辜少女?最終又受到了怎樣的法律制裁?
巧妙偽裝,精心布局
這名男子名叫陳某晴,1989年出生,僅具備初中學歷。早在2011年就曾因性侵罪被判入獄一年,然而出獄后他不僅沒有悔改,反而將魔爪伸向更年幼的群體。
2022年初,他假扮14歲初中生,創建多個QQ賬號,并潛入本地20余個初中生QQ群和微信群,開始實施罪惡計劃。
陳某晴專門挑選13至15歲的女學生添加好友,與她們討論作業壓力、父母管教等問題,分享所謂“成長煩惱”。
漸漸地,女孩們將他視為可以傾訴心事的知心朋友,有任何煩惱都愿意向他傾訴。
當有女孩提到父母忙碌無人陪伴,他便每天早晚問候;當女孩表示在學校缺乏朋友時,他則頻繁發消息夸贊她乖巧懂事。
經過十幾天的“情感鋪墊”,陳某晴認為時機成熟,便提出見面請求。
他常以“就在學校附近的公園見一面吧,我準備了小禮物”或“我知道一家特別好喝的奶茶店,一起去嘗嘗”等借口引誘女孩。
被網絡“好友”打動的少女們毫無防備地答應了他的邀約。
從2022年2月初到3月底,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他先后誘騙3名未成年少女見面。
每次見面后,他都對受害者實施侵犯,短短一個多月內竟作案10次。
更為惡劣的是,他在事后秘密拍攝視頻和照片,以此作為要挾工具。
他深知這些青春期少女最害怕什么,利用她們對家庭責備、同學議論的恐懼,不斷施加心理壓力。
一旦女孩表現出疏遠跡象,他便立刻發送威脅信息,要求不得報警或告知家人,否則將公開“隱私”。
然而,令人震驚的是,在控制住受害者后,他的貪婪本性進一步暴露……
威脅勒索,罪惡升級
2022年2月中旬,他首次向其中一名受害者索要錢財,謊稱“沒錢吃飯了”,實則是以視頻為籌碼進行敲詐。
女孩因害怕視頻外泄,只能偷偷將零用錢轉給他。
首次得逞后,陳某晴的膽子愈發膨脹,頻繁向受害者索取財物。
若女孩拒絕付款,他便直接發送視頻截圖,并威脅若不給錢就聯系其父母。
更令人憤怒的是,此時的他已不再滿足于單獨作案。
從2月中旬起,他開始聯系身邊幾名朋友,將其中一名受害少女的信息透露給這些人。
他在中間充當“中介”,安排這些人與女孩見面,每次交易成功后收取2000至5000元不等的“中介費”。
短短一個月內,他先后介紹6人對未成年少女實施侵害。
這種長期的精神壓迫,使原本開朗的孩子變得越來越沉默寡言,甚至有的孩子因承受巨大心理壓力而出現自殘行為。
幸運的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陳某晴的罪行終被揭露,等待他的將是法律的嚴懲!
正義的審判
株洲市中級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后,經過全面調查審理,認定陳某晴的行為已構成強奸罪、猥褻兒童罪及敲詐勒索罪。
鑒于其曾有強奸前科卻仍不悔改,此次犯罪對象為未成年人且手段極其惡劣,法院依法判處陳某晴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5000元罰款。
2025年5月16日,陳某晴被執行注射死刑,這個殘害多名少女的惡魔終于受到應有的懲罰,但此案引發的思考仍在繼續。
辦案人員在調查中發現,陳某晴之所以能順利潛入多個初中生群組,關鍵在于QQ平臺管理存在嚴重漏洞。
注冊賬號時無需嚴格身份驗證,隨意填寫年齡即可通過審核,這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
多位家長也反映,孩子加入的校園群缺乏有效管理,群主對成員身份不加審核,陌生人極易混入其中。
更值得警惕的是,受害少女普遍缺乏基本的網絡安全知識。
她們不了解與陌生網友見面的風險,遭遇侵害后也不知道如何尋求幫助,這才使得陳某晴的威脅屢屢得逞。
因此,案件曝光后,當地教育系統迅速啟動校園安全專項整治行動。
要求各學校完善網絡安全教育課程,定期組織防性侵專題講座。
同時督促社交平臺加強對未成年人賬號的監管,對校園群實施實名制驗證機制。
這場遲來的整治行動,希望能讓更多孩子遠離網絡侵害,避免類似悲劇再次發生。
參考文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