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趙利華 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 王海涵 王磊)2010年夏天,時任安徽省淮南市教育局(現(xiàn)為淮南市教體局)工會副主席的金永超第一次進藏,為期18天的高原之旅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12年后,當安徽第三批援藏教育文件下發(fā),他毫不猶豫報了名。這位有著20余年工作經(jīng)驗的“老教育”再次踏上援藏之路。重返高原,金永超用“天翻地覆”四個字概括變化。他記得當年從拉薩到林芝要驅(qū)車13個小時。現(xiàn)在拉薩到林芝和日喀則都開通了鐵路和高速公路。“縣域?qū)W校也煥然一新,教學樓、宿舍區(qū)、運動場等設(shè)施一應俱全。”他說。
左二為金永超。受訪者供圖
教學中,他收獲“小小震撼”——從粉筆書寫到平板教學,他花了一天時間學習基本操作。作為分管信息化建設(shè)的副校長,金永超全程參與當?shù)刂腔坌@項目建設(shè)。 “大數(shù)據(jù)精準教學系統(tǒng),生成多維報告分析,實現(xiàn)學情數(shù)據(jù)深度挖掘,為下一步的教學工作提供數(shù)據(jù)支撐。”金永超說。三年來,安徽省第三批“組團式”教育援藏工作隊在山南第二高級中學(以下簡稱“山南二高”)實施智慧校園建設(shè)、新課程改革等重點項目12項,建成西藏首個“1+4”智慧校園體系。7月20日,安徽省第三批工作隊即將返程,這些天,他們和第四批工作隊做好交接。接力傳承,在金永超和他的結(jié)對徒弟扎西羅布之間上演。三年時間,金永超把教學、科研、管理經(jīng)驗傾囊相授。目前,扎西羅布成長為思政課學科帶頭人。對于安徽來的教師,扎西羅布不陌生。早在山南二高就讀期間,他的班主任是來自安慶市宿松縣的教師劉張龍。劉張龍幽默風趣的課堂風格,在當時的扎西羅布心里埋下向往的種子。
如今,扎西羅布的思政課堂添了些“緊張感”。為即時收集學情,提高課堂教學的精準性,扎西羅布習慣于使用智慧系統(tǒng)檢測教學效果,以此調(diào)整授課重點。“無論是黑板粉筆、投影還是智慧系統(tǒng),這些只是媒介。教育要打動人、影響人。”
扎西羅布在課堂上。受訪者供圖
這些天,離別情緒也在山南二高地理老師冉召慶的班級里流淌,不斷有學生課間到辦公室詢問他返程時間。冉召慶是首次入藏。在此之前,他對于西藏的想象源自書本和視頻。到來之后,他覺得,“山南二高的校園綠化和教學條件都挺好的,遠超預期。”“兩地的教育底子不一樣,學生的基礎(chǔ)和性格特點也不一樣。”到崗后,冉召慶將班級學生分為七個學習互助組,把一課時的內(nèi)容拆分成兩課時甚至三課時完成,以此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地理課包羅萬象,需要大量視頻和圖片資源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比如地球自轉(zhuǎn)和公轉(zhuǎn),以前,要找兩位學生‘扮演’太陽和地球在講臺上演示,現(xiàn)在,有了技術(shù)應用,課堂生動了。”而冉召慶利用晚自習和學生交流的習慣并沒有改變,他有更多時間去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及個人理想。
在學生頓珠杰眼里,冉召慶“像父親一樣”。“最開始的時候我們課上睡覺,冉老師就板著臉說‘你看看你們哪有點年輕人該有的樣子’。”
冉召慶在上課。受訪者供圖
冉召慶說:“對他們,就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真關(guān)心,也要真批評,學生們都能明白。”更讓冉召慶欣慰的是,學生口中的談到的人生理想正在逐漸多元化。
在山南二高,一張張精心制定的學習規(guī)劃表,凝結(jié)濃厚的師生情,也記錄下援疆工作者的奮斗心血。
師生合影。受訪者供圖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