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IT妖妖靈
7月17日,陸金所(港股股份代碼:6623,紐交所股票代碼:LU)發布 2025 年第二季度經營數據,在業務規模、風險承擔及資產質量等多方面呈現出復雜態勢。數據顯示,截至 6 月 30 日,陸金所尚未償還總貸款余額從 2024 年同期的 2352 億元降至 1934 億元,降幅達 17.8%,但消費金融貸款余額卻逆勢上揚,從 420 億元攀升至 545 億元,增幅 29.8%。
這一降一升背后,反映出陸金所在業務結構上的深度調整。消費金融貸款的顯著增長,表明陸金所正加大對個人消費信貸市場的布局,試圖在消費復蘇的宏觀趨勢下搶占先機。然而,整體貸款余額的下降,可能暗示其在其他業務板塊有所收縮,以優化資產配置,應對市場不確定性。
新增貸款方面,2025 年第二季度陸金所賦能新增貸款總額為 489 億元,較去年同期的 452 億元增長 8.1%,其中消費金融新增貸款增長更為突出,達 30.6%,從 221 億元躍升至 289 億元。這一數據顯示出陸金所在消費金融領域的強勁增長動力,但其可持續性仍有待觀察。市場分析指出,消費金融市場競爭激烈,利率下行壓力與信用風險管控難度并存,陸金所雖在短期內實現規模擴張,但長期來看,如何平衡規模與效益、控制風險,仍是擺在面前的嚴峻挑戰。
在用戶規模上,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陸金所累計借款人數從約 2320 萬人增至約 2780 萬人,增幅 19.9%,反映出其品牌影響力與市場覆蓋范圍的擴大。但與此同時,陸金所承擔風險的貸款余額比例顯著上升,含消費金融子公司的該比例從 2024 年 6 月 30 日的 56.7% 增至 83.7%,不含消費金融子公司的比例亦從 49.9% 增至 84.0%。這意味著陸金所在業務拓展過程中,主動或被動地承擔了更多風險,一旦經濟環境波動或信用風險集中爆發,可能對其資產質量與盈利能力造成沖擊。
資產質量是衡量金融機構穩健性的關鍵指標。數據顯示,截至 6 月 30 日,陸金所已賦能貸款總額(不包括消費金融子公司)的 30 天以上逾期率從第一季度末的 4.5% 微升至 4.6%,90 天以上逾期率從 2.6% 升至 2.7%;一般無抵押貸款的 30 天以上逾期率從 4.2% 升至 4.4%,90 天以上逾期率維持在 2.5%;有抵押貸款的 30 天以上逾期率為 5.3%,較第一季度末的 5.4% 略有下降,90 天以上逾期率從 3.0% 升至 3.2%。消費金融貸款的不良貸款率則維持在 1.2%。總體來看,陸金所資產質量基本穩定,但部分逾期指標的微升仍需密切關注,尤其是在經濟增速放緩、居民收入承壓的背景下,信用風險的潛在上升趨勢不容忽視。
值得注意的是,陸金所目前仍深陷停牌與年報難產困境。自 2025 年 1 月 28 日起,其普通股在香港聯交所暫停買賣,美股雖仍交易,但 2024 年年報至今未遞交。盡管公司已簽約安永為繼任核數師,并聘請德勤為獨立內部監控顧問,試圖完善內部監控系統,推動年報發布與復牌進程,但短期內,市場信心的恢復仍面臨較大挑戰。
此外,陸金所近期的管理層變動也備受關注。4 月,公司委任葉迪奇為董事長,趙容奭留任 CEO,朱培卿辭任 CFO,由席通專接任。新的管理層架構能否帶領陸金所走出當前困境,實現業務的穩健增長與風險的有效管控,交給時間驗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