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北陲,運河與駱馬湖交織的宿遷,藏著比項羽傳說更動人的味覺密碼。這座被乾隆贊為 “第一江山春好處” 的城市,用一道道傳承百年的美食,將楚漢風骨化作唇齒間的纏綿。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宿遷,探尋這十道藏著千年煙火氣的美味,感受舌尖上的西楚風情。
車輪餅:金輪轉出的帝王緣
在洋河古鎮(zhèn)的油鍋里,金黃的圓餅正翻滾著,仿佛在訴說著千年的傳說。乾隆南巡時,曾留下 “洋河有餅若車輪” 的贊嘆,讓這道以豬板油、青紅絲裹糖的點心聲名遠揚。這車輪餅外皮酥脆,咬開之后,糖汁便像春水般在舌尖蔓延,甜而不膩的口感,全靠老師傅精心捏制的 36 道褶皺。
黃狗豬頭肉:市井巷陌的宮廷味
東大街的老灶臺上,百年老湯咕嘟作響,散發(fā)出非遺美食的獨特香氣。黃德后人始終堅守著 “肥肉酥爛如豆腐,瘦肉筋道似牛肉” 的祖訓,用二十余味中藥熬制的鹵汁,將豬頭肉鹵制成琥珀色,看起來就像精美的詩行。在宿遷,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沒吃過黃狗肉,等于沒到過宿遷城”,足見其在當?shù)厝诵哪恐械牡匚弧?br/>
駱馬湖銀魚:水晶宮里的月光宴
清晨,漁船剛剛靠岸,透明如玉的銀魚就被送進了廚房。銀魚的做法多樣,既可以和蛋液一起做成芙蓉羹,也能裹上淀粉炸成珊瑚枝,而最妙的做法當屬清蒸,撒上一把蔥絲,那鮮美的味道,仿佛能讓人嘗到湖水的氣息。老饕們都清楚,四月銀魚產(chǎn)卵季的 “帶子銀魚”,才是湖鮮中的佼佼者。
泗陽膘雞:紅白相間的楚漢和鳴
這道菜源于抗清名將史可法的壽宴,是將山藥泥與豬肉糜疊成類似千層糕的模樣。當蒸籠揭開的那一刻,紅白兩色如同楚河漢界般分明,入口后卻又融合在一起,相互交織。在當?shù)兀e辦宴席時必定會有這道菜,寓意著 “和和美美”。
水晶山楂糕:項羽故里的相思紅
顏集鎮(zhèn)的山楂林,有著與虞姬相關的傳說,仿佛藏著虞姬的淚痕。把去核煮爛的山楂泥放在井水中,會凝結成透亮如水晶的糕體,吃起來酸甜可口,還帶著淡淡的玫瑰香。夏日的午后,切上一盤水晶山楂糕,配上一壺洋河大曲,便是宿遷最地道的消暑方式。
八集小花生:沙土地里的金豆豆
沭陽沙壤地產(chǎn)出的花生,用鹽水鹵煮后,外殼薄得像紙一樣,用手指輕輕一捻就會裂開。當?shù)厝撕染茣r必定會配上它,更有意思的是,在婚宴上,新郎要親手剝開第一顆花生,寓意著 “早生貴子”。
新袁羊肉:運河畔的四季鮮
新袁鎮(zhèn)的灘涂草場上,山羊以中草藥為食。這里的全羊宴有三十多道菜肴,從羊頭到羊尾都能做成美味。最絕的是夏令的白切羊肉,配上薄荷醬吃,竟然沒有一點膻味。當?shù)厝舜蛉さ溃骸拔覀冞^夏天,靠的是羊肉驅寒。”
五香大頭菜:時間醞釀的咸香詩
項里街道的地窖中,芥菜疙瘩正在經(jīng)歷半年的蛻變。經(jīng)過晾曬、破片、封甕等工序,五香粉與鹽粒在黑暗中慢慢融合,最終變成早餐粥桌上的絕佳搭配。老宿遷人出差時總會帶上幾甕,說這是 “能帶走的鄉(xiāng)愁”。
皂河炒米線:運河碼頭的煙火氣
皂河古鎮(zhèn)的夜市里,米線在鐵鍋中翻炒,如同在跳圓舞曲。特制的醬汁裹著豆芽、肉絲,與彈牙的米線相互融合,最后撒上一把焦香的花生碎,香氣四溢。趕船的人總喜歡點上一盤,說這是 “比篙聲更暖胃的碼頭記憶”。
宿遷搟面皮:面香里的時光機
搟面皮的師傅手法嫻熟,揉、洗、蒸、切一氣呵成。筋道的面皮拌上辣椒油,再配上黃瓜絲與面筋塊,酸辣中帶著麥香。這曾是學生時代藏在書包里的午餐,如今也成了游子們魂牽夢縈的鄉(xiāng)味。
這些美食就像散落在宿遷大地的珍珠,每一道都蘊含著運河的波光、湖水的鮮甜和市井的煙火氣。當你在項王故里撫摸過古城墻的斑駁痕跡后,不妨循著這些味道,去感受這座城市最鮮活、最動人的脈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