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杜輝升 王思晴 實習生 王楠 報道
舞臺上,地道的沂蒙方言流淌而出,講述著家門口的紅色記憶和時代故事;聚光燈下,莊戶劇團的“大嫂”和少兒培訓的“小哥”褪去日常身份,成為主角;評委席上,8位普通觀眾手握評判權,他們的掌聲與笑容,成為衡量演出成功與否的標尺。近日,“沂蒙精神代代傳”臨沂市2025年群眾性小戲小劇(微短劇)創演海選大賽西部片區匯演在費縣和平里·鄰里中心舉行。
臺下,72歲的張大爺搖著扇子,演到精彩之處連連拍手叫好:“演員說的是咱家鄉話,講的是咱身邊事,咱老百姓聽得明白、看得入迷。”本次海選最鮮明的特色,就是作品從群眾生活的沃土中破土而出。創作者們沒有華麗辭藻堆砌、沒有刻意拔高腔調,堅持“說地方話、演身邊人、講身邊事”。舞臺上,無論是重溫沂蒙紅嫂的感人壯舉,還是展現鄉村振興的鮮活圖景,皆以接地氣的表現形式和原汁原味的方言土語娓娓道來。這種表達,讓紅色基因在鄉音中流淌,讓時代精神在家長里短里閃光。傳統文化和地域特色在群眾語言的創造性轉化中,迸發出直抵人心的親和力與生命力。
“群眾演給群眾看”絕非一句空話。聚光燈下,超過七成的演員來自田間地頭的莊戶劇團和各行各業的業余愛好者群體。社區里的熱心大媽在臺上化身睿智的調解員,專業的電視臺主持人變身大棚種植戶。小品《我們的婚禮》主演之一石先生是一位少兒培訓老師,因為熱愛表演登上了小戲小劇的舞臺。身份的轉換,讓群眾從文化服務的被動接受者,躍升為文化創造與展示的主動參與者。這種主體性的轉變,正是文化創新性發展的核心驅動——當舞臺真正屬于人民,蘊藏于民間的巨大藝術潛能便被充分激活,基層文化生態由此生機勃發。
“好不好看群眾判”,本次大賽將評判的標尺交還給了群眾。11名評委中,僅有3位專業人士,其余8席均來自普通觀眾——他們有來自社區的文化代表、筆耕不輟的媒體人、粉絲眾多的新媒體達人……他們的評價,無關理論、無關技巧,全憑現場最真實的感受。“我們不懂什么專業技巧,劇目題材新穎、觸動大家的心,就是好劇。”社區文化代表劉愛華坦言,“群眾滿不滿意、喜不喜歡、高不高興”在這里變得具象,它化為臺下的掌聲、專注的眼神和熱烈的點評,成為衡量文化產品價值最根本、最權威的“試金石”。
“鄉村振興,不僅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小戲小劇展演用通俗易懂的方言土語講好沂蒙故事,讓群眾聽得進、看得懂、喜歡聽,用歡聲笑語傳遞沂蒙好聲音,讓文明新風吹進千家萬戶。”費縣文聯主席孫士東說。
沂河觀瀾
將文化“種子”交到群眾手中
記者 王思晴 實習生 王 楠
近日,費縣和平里·鄰里中心小戲小劇海選現場精彩紛呈,臺下不時響起會心的笑聲和掌聲。這是“沂蒙精神代代傳”臨沂市2025年群眾性小戲小劇(微短劇)創演海選大賽中一個尋常的角落,也展示了文化生命力扎根基層的蓬勃脈動。
過去,送戲下鄉式的文化“投喂”,如揚湯止沸,雖暫解一時之渴,卻難以將文化根植于鄉土之中。臨沂市敏銳洞察這一癥結,變被動投喂為主動培育——將文化“種子”交到群眾手中。“群眾演給群眾看”、“好不好看群眾判”,讓群眾將宏大敘事融入熟悉的柴米油鹽、鄰里故事中,成為舞臺上的鮮活題材,文化在此刻也真正回歸群眾。
人民群眾是文化建設的主體,也是文化創新創作的主體,許許多多的優秀作品都是根植于群眾,從群眾生活中走出來的。“蒙山高,沂水長。軍民心向共產黨,心向共產黨。紅心映朝陽,映朝陽……”這是現代芭蕾舞劇《沂蒙頌》中的歌詞,膾炙人口,感心動耳。1971年,由李承祥、徐杰等中國舞劇團成員組成的《沂蒙頌》創作班子于春寒料峭中來到了沂水縣學習和體驗生活,一行76人在此住了34天。為了《沂蒙頌》的創作,舞劇團的成員們共登門拜訪群眾150余戶,召開小型座談會100余次,獲取了大量的創作素材,汲取了豐富的精神營養。也正因此,這部作品沂蒙山的韻味特別突出,唯一的插曲《愿親人早日養好傷》成為那個年代人人學唱的經典歌曲,甚至唱到50多年后的今天,其魅力仍不減當年。
如今,臨沂以小戲小劇為代表的“種文化”試驗,使一批帶著泥土芬芳的優秀作品涌現,如講述移風易俗故事的小品《特殊的彩禮》,經專業打磨提升,今年初登上了更廣闊的舞臺。村民原創情節,專業團隊打磨,這種由下而上輸送靈感、由上而下傳遞技藝的良性循環,使一株株由民間自發孕育的“文化苗”,共同撐起一片枝繁葉茂、生機勃勃的“文化林”。
沂蒙大地上這場“小戲小劇”海選,是一次以人民為中心的生動的文藝實踐。它以方言土語為橋,將宏大敘事融入尋常生活,實現文化內容的創造性轉化;它以群眾登臺為徑,提高群眾參與程度,推動文化主體創新性發展;它以群眾評判為尺,確定群眾路線的坐標,確保文藝創作永不偏離人民精神需求的航向。當文藝創作扎根于群眾沃土,舞臺中央閃耀著群眾的身影,評價的標尺牢牢握在群眾手中,文化就回到了最本真、最蓬勃的狀態——從人民中來,在人民中綻放,最終由人民共享。這不僅是文化繁榮的根基,更是文化自信最深厚的底氣所在。
來源:大眾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