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商業研究院 作者:陸爍宜
來源丨時代商業研究院
作者丨陸爍宜
編輯丨鄭琳
6月11日,廣合科技(001389.SZ)正式向香港聯交所遞表,這家登陸A股僅1年的企業,開始沖擊“A+H”兩地上市。
Wind數據顯示,廣合科技已于2024年4月2日登陸深交所主板,實際募資額為7.37億元,主要用于黃石廣合多高層精密線路板項目(一期第二階段)。而招股書顯示,此次赴港IPO,廣合科技擬募資用于建設泰國基地二期、擴建廣州基地等。
6月18日,就公司應收賬款增加、登陸A股僅一年即赴港募資等問題,時代商業研究院向廣合科技發送郵件并嘗試致電詢問。7月18日,時代商業研究院再次致電該公司,但截至發稿,對方仍未回復。
A股招股書顯示,廣合科技是一家全球領先的算力服務器關鍵部件PCB(印制電路板)制造商,其前身廣合科技(廣州)有限公司(下稱“廣合有限”)成立于2002年。2013年5月,肖紅星夫婦收購了陷入停產狀態的廣合有限92.5%的股權,成為其實控人。
隨后,肖紅星重組經營團隊,匯聚了不少來自其老東家生益電子(688183.SH)的專業人才,令廣合有限絕處逢生,并成長為一家市值超290億元的上市公司。
時代商業研究院發現,經過多年的發展,廣合科技在營收規模方面與生益電子的差距不斷縮小,兩家企業可謂勢均力敵。
本文將從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成長能力和盈利質量五個維度出發,以生益電子為參照,嘗試解讀廣合科技的財務綜合實力。
【摘要】
從營收規模來看,2024年廣合科技的營收略低于生益電子。不過,廣合科技主營算力服務器PCB,目前在該細分領域已成為全球龍頭,相比之下,生益電子的產品應用領域較多,在算力服務器PCB領域的市場份額或低于廣合科技。
在海外算力建設潮洶涌之下,主營算力服務器PCB并大力推動產品“出海”的廣合科技,2024年盈利表現非常亮眼,加上擁有出色的管理團隊,其營運效率明顯優于同行。不過,在成長性方面,2024年生益電子的營收同比增速更高,與廣合科技拉開了一定的差距。在償債能力方面,廣合科技和生益電子的短期償債指標均弱于同行,需警惕出現財務風險。
此外,2022—2024年,廣合科技持續出現非經常性損失,主要是非主業金融活動持續虧損導致的,體現出其投資決策失誤或能力不足,且資金未聚焦主業。
總體來看,廣合科技的財務綜合實力在同行中相對較強,然而也存在短期償債能力較弱、資源錯配等問題,該公司可將閑置資金用于加大研發投入,聚焦核心競爭力,并積累現金以改善償債能力。
從停產到市值百億,肖紅星掌舵打“翻身仗”
A股招股書顯示,廣合有限成立于2002年,彼時的實控方為Delton Holdings Limited(現名為Broad Technology Inc.,下稱BTI),而BTI為臺資企業大眾電腦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屬企業。
21世紀初,全球PCB產業不斷轉移到中國大陸,廣合有限也屬于其中的一員。然而,由于競爭日益激烈,廣合有限的經營發生困難,競爭力也逐步下滑,到2012年底基本處于停產狀態。
2013年5月,肖紅星夫婦受讓了廣合有限92.5%的股權,成為新的“掌舵人”。隨后,肖紅星重新組建了經營團隊,匯聚了曾紅、王峻、黎欽源等多名具有PCB行業經驗的管理、技術、銷售人才,使得廣合有限逐步恢復運營。
從履歷上看,肖紅星及曾紅等人均曾任職于生益電子的前身東莞生益電子有限公司(下稱“生益有限”)。
A股招股書顯示,1988—1992年,肖紅星曾任生益有限的生產經理,同期,其配偶劉錦嬋也是該公司的員工,離開生益有限后,兩人開始自主創業。而作為廣合科技的總經理和核心研發人員,曾紅同樣于1988年入職生益有限,在2013年加入廣合科技之前,曾紅歷任生益有限的品質經理、副廠長、副總經理。
A股招股書還顯示,截至招股書簽署日(2024年3月28日),廣合科技監事會主席兼制造部總監黃金廣、職工代表監事兼研究院首席專家彭鏡輝、副總經理陳炯輝、副總經理王峻、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黎欽源、工業工程部高級經理鐘冠祺等人,在加入廣合科技之前均曾任職于生益有限。
其中,黎欽源、黃金廣、彭鏡輝、鐘冠祺均為廣合科技的核心技術人員。不過,根據廣合科技披露的公告,上述人員中,黃金廣、陳炯輝已分別于2024年4月、2025年5月辭職。
在大刀闊斧地進行技術改造并重組銷售團隊后,廣合有限的經營效益逐步得到改善。
2024年4月,在肖紅星的帶領下,廣合科技正式登陸深交所主板,標志著其帶領的廣合科技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18日收盤,廣合科技的總市值已經達到292億元。
廣合科技PK生益電子:或青出于藍勝于藍
廣合科技的招股書顯示,近年來全球算力服務器PCB前五家公司的市場集中度不斷提升,由2022年的28.9%增長至2024年的31.6%,按2022—2024年的累計收入計算,該公司在全球算力服務器PCB制造商中排名第三,占全球市場份額的4.9%。
而生益電子2024年年報顯示,根據電子行業研究與咨詢公司Prismark發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市場報告,該公司在全球PCB 40強中排名第35位。生益電子并未披露2022年服務器PCB產品的收入情況,而按照2023—2024年披露的數據測算,其在服務器PCB市場的份額或低于廣合科技。
從總營收來看,Wind數據顯示,2024年廣合科技和生益電子的營收分別為37.34億元、46.87億元。可見,生益電子非但是廣合科技高管團隊中大部分人的“老東家”,也是廣合科技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同時兩家公司的營收規模較為接近。
因此,本文選取生益電子、A股印制電路板行業(申萬三級,下同)43家上市公司作為參考對象,通過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成長能力和盈利質量2024年的主要財務指標,揭示廣合科技在財務管理和營運效率等方面的情況。
2.1 償債能力:短期償債能力均弱于同行
算力服務器PCB行業屬于重資產行業,企業需要持續投入研發設施、生產設備、廠房等用于生產與經營,而資產負債結構直接影響企業的資金鏈安全、擴張能力及行業競爭力。
如圖表1所示,2024年末,在短期償債能力方面,廣合科技各項指標都高于生益電子,但是與行業均值相比,其短期償債能力不足。從指標上看,廣合科技和生益電子的短期償債能力均較弱,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在長期償債能力方面,廣合科技和生益電子各項指標都較為接近,并且均存在資產負債率高于行業均值,而產權比率和權益乘數反而低于行業均值的情況。不過,從資產負債表的數據來看,這可能與兩家公司的所有者權益高于負債總額有關,并不意味著其存在“低報酬”的問題。
總的來看,廣合科技和生益電子的長期償債能力指標均與行業均值較為接近,表明其舉債經營能力都較為充足。
2.2 營運能力:廣合科技營運效率優于同行,資產利用與產能轉化能力較強
如圖表2所示,在營運能力方面,2024年,除存貨周轉率略低于行業均值外,廣合科技其他各項指標均高于行業均值;而跟生益電子相比,除了流動資產周轉率,廣合科技的其他各項指標也明顯更強。
其中,廣合科技的應收賬款周轉率高于生益電子,表明其回款速度較快,對應收賬款的管理效率也更高。另外,從生益電子的年報上看,由于2024年訂單增加,導致期末存貨余額增加,可能拉低了其存貨周轉率。
在資金流動性管理和運營變現能力上,廣合科技和生益電子幾乎持平,且明顯優于同行,表明其閑置資金較少,循環速度較快;資金回籠速度也較快,應對突發流動性危機的能力更強。
廣合科技的固定資產周轉率遠高于生益電子和行業均值,表明目前廣合科技的固定資產利用率較高,體現其較強的資產利用和產能轉化能力。相比之下,生益電子受到募投項目完工的影響,跟2022年末相比,2023—2024年末其固定資產金額較高,但是由于募投項目仍處于產能爬坡期,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固定資產周轉率較低。
不過,廣合科技的募投項目預計將于2026年4月達產,這意味著其固定資產將不斷增加。若達產后未能帶動營收大幅增長,那么該公司的固定資產周轉率短期可能也將出現大幅下降的情況。
2.3 盈利能力:廣合科技外銷占比高,盈利能力更強
如圖表3所示,在盈利能力方面,廣合科技和生益電子各項指標均高于行業均值,其中廣合科技更是“遙遙領先”。這可能與廣合科技產品升級并“出海”謀求更高的毛利率有關。
招股書顯示,2024年,廣合科技的境外收入占比達到77.1%。而2024年年報顯示,廣合科技外銷產品毛利率達到37.48%,而內銷產品毛利率僅0.09%,以外銷為主有助于其綜合毛利率的提升。相比之下,生益電子2024年年報顯示,其外銷產品毛利率為26.77%,同樣高于11.77%的內銷毛利率,但是其外銷收入占比僅48.84%,遠低于廣合科技,導致其獲利能力不及廣合科技。
此外,從外銷毛利率來看,廣合科技也明顯高于生益電子,或表明其產品在海外的競爭力更強。
從凈資產收益率來看,廣合科技和生益電子的報酬率明顯高于行業均值。結合上文來看,兩家公司都通過高權益投入獲得超過行業均值的資產收益率,報酬率相對較高。
2.4 成長能力:生益電子扭虧為盈,營收增速更高
如圖表4所示,在成長能力方面,2024年,廣合科技營收和凈利潤同比增速均不及生益電子。Wind數據顯示,2024年生益電子的營收達到46.87億元,同比增長43.19%,凈利潤則達到3.32億元,成功扭虧。
相比之下,廣合科技2024年的營收為37.34億元,同比增長39.43%,增速低于生益電子。不過,2024年廣合科技的凈利潤達到6.76億元,雖然同比增速不及生益電子,但是整體盈利水平可能更高。
在總資產成長性方面,2024年末廣合科技的增速遠高于生益電子和行業均值,這與當期募資額到賬后,總資產明顯增加有關。不過,即使剔除其募資額,2024年末廣合科技總資產同比增速也接近30%,仍遠高于生益電子和行業均值。結合營收表現來看,廣合科技的擴張正有效轉化為業務增長。另外,結合其資產負債率來看,跟同行相比,廣合科技的戰略布局可能更為激進,需警惕財務風險。
2.5 盈利質量:廣合科技金融投資能力不足,或存在資源錯配問題
如圖表5所示,2024年,廣合科技的收現比和凈現比均高于生益電子和行業均值,反映出該公司的營收和盈利質量均較高,盈利基礎扎實。
不過,Wind數據顯示,2022—2024年,廣合科技的扣非凈利潤持續高于凈利潤,這表明該公司持續出現非經常性損失,從而拖了凈利潤的“后腿”。廣合科技2024年年報顯示,2022—2024年,其非經常性損失分別為47.51萬元、2063.10萬元、223.65萬元。其中,該公司非主業金融活動持續虧損,同期虧損金額分別達到2115.99萬元、4153.74萬元、1195.67萬元,占同期歸母凈利潤的比例分別為7.57%、10.02%、1.77%。
這可能反映出廣合科技的金融投資決策存在失誤或能力不足,同時其資金未聚焦主業,存在資源錯配問題。由于該指標持續為負,需警惕非經常性損失變相成為“常態化損失”,甚至侵蝕長期利潤的風險。
結論:廣合科技應聚焦核心競爭力,積累現金以改善償債能力
通過對比廣合科技和生益電子的各項財務指標,時代商業研究院發現,廣合科技的營運能力和盈利能力較為出色,但是償債能力和金融投資能力存在不足。
從資產負債結構來看,廣合科技流動負債中,應付賬款和應付票據的金額及占比均較高,從而導致短期償債指標的表現較弱。另外,廣合科技的毛利率較高且應付賬款較多,可能反映出其對供應商的談判地位更高,能享有更長的信用賬期。不過,需警惕供應商收緊信用政策,導致短期內出現集中付款的壓力,因此廣合科技仍需通過主業持續盈利積累現金和流動資產,從而改善償債能力。
另外,對于非必要的金融活動,廣合科技可以減少虧損敞口,暫停非必要的金融活動,以防止虧損加劇。長期來看,廣合科技或可以剝離非核心金融業務,將閑置資金用于增加研發投入等方面,聚焦核心競爭力,以彌補金融虧損的影響。
(全文4474字)
免責聲明:本報告僅供時代商業研究院客戶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客戶。本報告基于本公司認為可靠的、已公開的信息編制,但本公司對該等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本報告所載的意見、評估及預測僅反映報告發布當日的觀點和判斷。本公司不保證本報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狀態。本公司對本報告所含信息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報告內容客觀、公正,但本報告所載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不構成所述證券的買賣出價或征價。該等觀點、建議并未考慮到個別投資者的具體投資目的、財務狀況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客戶私人投資建議。投資者應當充分考慮自身特定狀況,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報告內容,不應視本報告為做出投資決策的唯一因素。對依據或者使用本報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圍內,與本報告所指的證券或投資標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關系。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本公司及其所屬關聯機構可能會持有報告中提到的公司所發行的證券頭寸并進行交易,也可能為之提供或者爭取提供投資銀行、財務顧問或者金融產品等相關服務。本報告版權僅為本公司所有。未經本公司書面許可,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翻版、復制、發表、引用或再次分發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權。如征得本公司同意進行引用、刊發的,需在允許的范圍內使用,并注明出處為“時代商業研究院”,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關責任的權利。所有本報告中使用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均為本公司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