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世界技能博物館內,上海國際青少年互動友誼營之“技動青春”活動在此啟幕。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的140余名中外師生穿梭于百年工業遺址改造的技能殿堂,體驗“一雙雙巧手”對世界的改變。
哈姆達來自阿聯酋,她在展館一樓的“圓明園數字展·記憶中的技藝”體驗了AI照片。哈姆達說:“AI把我們變成中國古代人,太神奇了。”師生們在一樓拍完照,又觸摸了漢白玉料、琉璃瓦片、建筑彩繪等古建筑材料,以生動的體驗拉近了與中國文化的距離。
學生在一樓圓明園展區內,認真聆聽介紹。
與哈姆達一同前來的阿聯酋學生雷安則特別喜歡第二展區“成功的全球運動”。在那里,1953年的斑駁焊槍與2017年阿爾伯特·維達獎杯并肩陳列,吸引不少同學駐足凝視這些榮耀時刻。雷安感嘆:“我們看到許多國家對技術的貢獻,也看到自己所在的城市,我們為此感到驕傲。”
不同國家的青年在一項項技藝中構建友誼的橋梁,找到文化共鳴。在榫卯拆解競賽中,有些學生快速完成挑戰,卻花了更多時間幫助隊友理解這項古老工藝的精妙之處。“凸為榫,凹為卯”。來自匈牙利布達佩斯的一位同學說:“榫卯實在是太精妙了,即使是看著復原視頻我都沒法拼裝回去。”
學生幫助隊友一同完成榫卯拆解競賽。
體驗結束后,第44屆世賽餐廳服務項目選手陳亦凡用一句話鼓勵同學們:“你無須披風成為英雄,一雙巧手足以改變世界。”
技能不僅能改變世界。以技能為共同語言,還能開展一場場跨越國界的深度對話。活動尾聲,世界技能組織市場與傳播部總監肖娜?布瑞克等嘉賓為12名“榫卯快手”和8名世賽知識競賽優勝者頒發“世賽技術小能手”證書。肖娜?布瑞克表示,這場活動非常有意義,通過技能加深了世界各國的青少年的交往和友誼。
原標題:《中外青少年齊聚世界技能博物館,以技能連接跨國友誼》
欄目主編:張駿 文字編輯:周程祎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沃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