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輛純電SUV 懸停在 15 米高空的蹺蹺板兩端,車身以近乎失衡的角度反復傾斜時,它考驗的不僅是車輛的動態平衡能力,更是電動車安全標準的邊界。此前在南京,極氪7X還挑戰了10米高空蹺蹺板和駝峰橋,如履平地般輕松完成。作為全球首款登頂沙漠珠峰、刷新雪地爬坡紀錄的純電SUV,它的強悍性能不僅是為了炫技,更是安全的底氣!這次15米高空蹺蹺板挑戰,則徹底撕開了傳統汽車安全測試的盲區 —— 在 NCAP 碰撞測試之外,電動車的安全戰場早已延伸至 “動態極端工況”。從車身抗扭到電池防護,從應急響應到全鏈路避險,極氪 7X 用工程冗余重新定義了 “安全” 二字,倒逼行業正視:電動車的安全,不該只靠碰撞評分說話。
傳統安全測試的 “靜態盲區”
在汽車安全領域,NCAP 等傳統碰撞測試一直被視為權威標準。它們通過模擬正面、側面等常見碰撞場景,對車輛的被動安全性能進行評估,為消費者提供了重要參考。但隨著汽車技術的發展,尤其是電動車的普及,傳統測試的局限性日益凸顯。傳統碰撞測試往往是在特定速度、特定角度下進行的靜態撞擊模擬,無法涵蓋車輛在復雜路況下的安全表現。比如在日常駕駛中,車輛可能遭遇單側車輪懸空、車身大幅扭轉、涉水陷車等極端情況,而這些場景恰恰是電動車電池、車身結構面臨考驗的薄弱環節。
特別是電車由于電池包底置,帶來了獨特的安全風險。當車身發生扭轉時,電芯可能受到擠壓,進而引發短路;在涉水過程中,一旦電路防護失效,就可能導致車輛故障甚至引發安全事故。傳統安全測試對這類 “動態安全隱患” 覆蓋不足,使得消費者對電車安全的認知僅停留在初級階段。這種片面認知在實際復雜駕駛環境中,可能帶來嚴重后果。
而極氪 7X 的一系列極端挑戰,正是針對這些傳統測試所觸及不到的地方,用具體的實驗結果展現了其應對能力。比如在車身扭轉測試中,極氪 7X 經歷了大幅的車身扭轉,車身結構卻能保持穩定,電池包未受到過度擠壓,電芯始終處于安全狀態,未出現短路等問題。在 360mm 深度的涉水挑戰中,其電路防護系統表現出色,車輛在涉水過程中未出現任何電路故障,順利通過涉水路段。在單側車輪懸空的場景下,車輛的車身剛性和平衡控制能力得到充分體現,車身未發生異常形變,動力系統也能穩定輸出,確保車輛安全脫離困境。
15 米蹺蹺板:動態安全的 “終極考題”
極氪7X此次面對的15米高空蹺蹺板測試,堪稱汽車動態安全的 “終極考題”。這一測試的核心考核點集中在三大安全維度。首先是車身抗扭剛性,在蹺蹺板上,車身會承受來自不同方向的扭力,抗扭剛性不足的車輛,很容易出現車身變形,影響車輛結構安全與行駛穩定性。其次是電池包完整性,車輛傾斜過程中,電池包要經受重力、震動等多重考驗,確保電池不滲漏、不短路,是保障車輛安全的關鍵。最后是電控響應速度,面對復雜路況,車輛的電控系統需迅速做出反應,精準分配動力,保障車輛操控性與安全性。
今年5月末,極氪7X在南京就已小試牛刀,成功挑戰10米高空蹺蹺板和駝峰橋。在當時的挑戰中,極氪7X展現出了出色的穩定性與動力性能,輕松完成任務,吸引了眾多目光。此次15米高空蹺蹺板挑戰,更是將難度提升。而極氪 7X 的測試結果令人驚嘆:車身抗扭剛度高達40000N?m/°,遠超同級 SUV,這意味著其車身在極端扭力下依然能保持堅固;電池包在 30° 傾斜狀態下持續 1 小時無滲漏,充分證明了電池防護的可靠性;電控系統響應延遲低于 0.3 秒,快速精準的響應,為車輛應對復雜路況提供了有力支持。
安全冗余設計:從 “被動保命” 到 “主動避險”
極氪 7X 在安全方面構建了全方位的冗余設計,實現了從 “被動保命” 到 “主動避險” 的跨越。在硬件冗余上,筑起三道堅實防線。車身結構層面,采用熱成型鋼占比 78% 的籠式車身,關鍵部位使用航空級鋁合金。這種高強度材料組合,大大強化了車身在扭轉時的抗變形能力,即便遭遇嚴重碰撞或極端路況,也能有效保護車內乘員安全。電池防護方面,電池包外殼采用防爆復合材料,搭配液冷溫控系統。防爆復合材料可抵御外部沖擊,防止電池受損,液冷溫控系統則時刻監控電池溫度,確保電池處于最佳工作狀態,即便電芯出現異常,也能避免熱失控,保障電池安全。通過性保障上,空氣懸架抬升后 230mm 的離地間隙,配合全地形輪胎,大幅減少了極端路況下底盤磕碰的風險,讓車輛在復雜路面行駛更從容。
智能冗余方面,極氪 7X 打造了全鏈路安全閉環,即 “危險預判 - 主動避險 - 快速逃生” 體系。借助毫米波雷達與視覺融合感知技術,車輛能提前識別崎嶇路面等潛在危險,為駕駛員爭取更多應對時間。dTCS 牽引力控制系統實時監測車輪狀態,一旦發現車輪打滑,自動迅速調整動力輸出,避免車輛側滑失控。“一鍵破窗” 功能更是一大亮點,在緊急情況下,僅需 0.5 秒就能擊碎車窗,同時配合應急斷電系統,為車內人員逃生爭取到黃金時間,大大提升了極端情況下的生存幾率。
極氪 7X 的 15 米蹺蹺板挑戰,本質上是一場對電動車安全邏輯的 “重構宣言”。當汽車從 “代步工具” 進化為 “移動安全艙”,安全的維度必然從 “被動承受撞擊” 擴展到 “主動化解風險”。極氪用冗余設計證明:電動車的安全,是在 15 米高空保持車身不扭曲的底氣,是 360mm 涉水時電池不滲漏的安心,更是 0.5 秒破窗逃生的勇氣。這場測試撕開的不僅是安全新戰場,更是行業對 “用戶生命優先級” 的重新審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