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大閱兵,它絕非一場普通的紀念儀式。當邀請函發往各國,這場盛典便悄然轉變為大國博弈的舞臺,其中蘊含著當代國際政治的精妙謀略。
大國博弈的精髓,在于博弈焦點始終處于動態轉移之中。以美國為例,如今正深陷戰略收縮的悖論。亞太駐軍數量看似龐大,威懾力強勁,實則已成為美國的人質。撤軍,意味著放棄亞太,美債信用將因軍事削弱而動搖;不撤軍,龐大的軍費開支和地緣牽制,又讓美國無力在歐洲和其他地區持續加碼。我們對這一切洞若觀火,與其逼迫美國撤軍引發激烈對抗,不如維持當下微妙的平衡。美國不放手亞太,就無法騰出手徹底掌控歐洲?,F實情況是,美國在亞太不可能完全掌控,且掌控能力逐漸削弱,利益空間被逐步壓縮,而我們的收益卻在不斷增加。美國抽不出更多資源投入歐洲,就意味著我們在歐洲方向有了更大空間,歐洲也因此成為大國角力的新舞臺,俄烏沖突則成為這個舞臺上的核心道具。
對于俄烏沖突,我們的態度十分明確:不站隊、不拱火。然而,這一態度卻被部分歐洲國家解讀為我們在牽制美國,認為我們想借俄烏戰場拖住美國,以便在亞太從容布局。但他們未能看清整個大格局。除了現實的能源、地緣安全等需求外,這也是我們對歐洲的一次戰略校準。真正有自主意志的歐洲國家,會明白平衡大國關系的重要性,自然會出現在閱兵場上;而被美國深度捆綁的國家,則只會用缺席來表態。這場測試無關輸贏,只是為了看清棋子會往哪邊走。
我們發出邀請函后,重點并非對方是否確認出席。每一個猶豫的沉默,都是各方戰略意圖的無聲表達。對歐洲而言,接不接這張請帖,已不再是簡單的禮儀問題。這張邀請函,猶如一把精準的手術刀,剖開了歐洲在大國夾縫中的真實心態。我們不必在意他們來還是不來,在俄烏問題上,我們要有更明確的發聲,推動上合組織和歐洲國家的安全對話,擴大對中東地區國家的投資。這些舉措足以讓歐洲國家明白,當美國的保護傘越來越靠不住時,若沒有自主決策,只會在大國博弈中淪為棋子。這正是9.3閱兵的戰略謀略,不預設結果,卻能讓所有可能的結果為我們所用。
真正的謀略,并非逼迫對方選邊站,而是讓對方發現,無論怎么選,都繞不開我們的棋盤。在這場外交博弈中,我們始終牢牢把握著棋盤上的主動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