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打了這么久,到2025年夏天似乎真的要迎來一個關鍵的節點了。
一邊是俄羅斯不急不躁地打“消耗戰”、慢慢磨;另一邊是烏克蘭,兵快沒了,彈藥也快空了,現在差不多全靠那些已經被掏空的歐洲“盟友”們撐著,特朗普近期雖然也說要加大對烏軍援力度,不過我個人看這位老兄是在拿對烏軍援當做向俄羅斯施壓的籌碼而已,它的真正意圖在俄,而非烏。
面對諸多不確定因素,這場仗烏克蘭還能撐多久?
要說烏克蘭現在最頭疼的,可能不是俄羅斯的炮彈,而是“靠山”靠不住了。
之前特朗普還想裝成“救世主”說要結束這場沖突,結果雷聲大、雨點小。他上臺后不但推翻了拜登時期大力軍援烏克蘭的政策,還趁機向澤連斯基索要資源,后續援助的問題也都全甩鍋給歐洲,自己當起了“和事佬”。
歐洲倒是有著力挺烏克蘭擊潰俄羅斯的勃勃野心,但就像今年年初有人預測的那樣,西歐各國壓根就沒有準備好。
馬克龍、斯塔默這些歐洲領導人忙著拉同盟、發表熱血演講,波羅的海三國口號喊的很硬,實際窮得叮當響,其它的國家多數都是“隨風倒”,真正掏錢的只有德國,雖然德國新總理態度靈活了點,但西歐的整體思路沒變:死撐著讓美國繼續砸錢援烏。
可現在這個思路快行不通了!美國指望著歐洲,歐洲寄希望于美國,兩邊就這么干靠著,最后還是烏克蘭自己默默承受了一切。
前線快沒人了:逃兵10+萬,征兵成了“全民公敵”
美國和歐洲之間的“斗法”頂多就是讓武器、彈藥進入的速度延緩一些,可打仗終究要靠人,烏克蘭現在最缺的就是這個。
今年上半年烏克蘭官方統計的逃兵案件就超過了10.7萬起,比2024年全年還多出20%,幾乎是戰爭爆發以來總逃兵數的一半。當然了,這還只是報上來的數字,真實數字可能比這10萬多人的規模還要恐怖,現在逃兵已經成了烏軍減員的第一大原因。
為啥會有這么多人跑?因為兵源早就斷了,志愿參軍的人沒了,前線部隊的補給只能靠“抓壯丁”來維持,烏軍征兵官在大街上隨便拉人送往前線的事情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老百姓怕得要死,征兵官成了全民公敵。
后方有征兵恐怖,前線的士兵更難。
后方生活看著還行,停電時長似乎變少了,日子快恢復正常了,可誰都怕被拉去打仗。現在烏軍士兵回到后方的時候都要在車身上貼“不是征兵的”,就怕被憤怒的老百姓圍攻。
無人機成“救命稻草”:240萬架產能能撐多久?
人不夠,彈藥也缺,烏克蘭憑啥還沒垮?
答案:是無人機。
現在的俄烏戰場早就被無人機“統治”了,天上到處是偵察無人機盯著,你但凡露個頭,FPV無人機幾分鐘內就敢沖過來炸你。這種情況下防守方反而占有了一定的優勢,因為誰挪窩誰就有危險,想快速突破防線,很難!
俄軍面對這種戰法正在琢磨怎么改進進攻戰術,烏克蘭則把“寶”全押在了無人機防御上。為此他們還搞了個“死亡地帶”:一道寬度大約在10到15公里深的防御帶,不靠大炮,全靠無人機盯著。
大概的意思就是:你俄羅斯不是空軍和炮兵厲害嗎?我讓你進來就別想出去!
這招確實省人,只要一小股有干勁的核心部隊,再堆上足夠多的無人機就行了。
而且烏克蘭在這方面真干出了成績:國內無人機產量一年漲了10倍,2025年說不定真能造240萬架呢!
消耗戰的終局:是無人機續命,還是撐到冬天見分曉?
現在的戰場就是拼消耗,俄羅斯慢慢推進,烏克蘭靠無人機死扛。
2025年夏天的進攻烏克蘭頂住了第一輪,但前線還是在一點點往后退,俄軍空襲烏后方基礎設施的動作也越來越狠,動不動就是幾百架無人機一起出動,因此今年烏克蘭的后方基礎設施的損失速度是去年的3倍以上。
接下來就要看俄羅斯能不能把小勝變成大捷了?烏克蘭的無人機產能和那點兵力,能不能撐過這個冬天?
如果前線就這么僵著,烏克蘭或許還能再耗一年。可要是俄軍真的沖破了防線,2025年可能就是我們熟悉的那個烏克蘭的 “最后一年”了。
這場仗的結局,或許就藏在無人機的嗡嗡聲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