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你怎么都不積極回答老師的提問,也不跟老師互動呢?”
黃老師下課后,特意將小智叫到辦公室詢問。
因為她發現,每次上課提問這孩子,他都是沉默不語,哪怕他的數學成績一直處于班級前一二名。
然而,面對黃老師的疑惑,小智卻一臉無辜的回答:“上課不就是要認真聽講嗎?為什么要回答問題?我爸媽說,我現在能一直考這么好,就是因為認真聽講了?!?/p>
聽了小智的回答,黃老師回想了他平時的表現,猛然發現,他確實除了上課不說話,下課后還是很積極與同學們交流的。
黃老師還注意到一個細節,就是小智雖然上課認真聽課,但也僅限于“聽”,從來不主動做筆記,除非老師再三強調。
詢問了其他任課老師后,大家都一致指出了這個問題。覺得小智的表現,跟普通孩子,是有差別的。
所以,班主任趕緊打電話給小智的媽媽,告訴她要勸一下孩子,改善一下上課習慣,2年級可能還看不出,不做筆記的弊端,但年級越高,學習內容難度增加,不做筆記,課后怎么復習呢?
這時候,小智媽媽才知道,自己一直讓兒子“認真聽課”,其實是做錯了,走進了誤區。
家長一直強調“認真聽課”沒啥用
孩子進入校園開始學習后,家長們最常說的,就是“認真聽課”,覺得孩子只要認真聽課了,學習上基本就沒啥問題了。但其實,這樣的引導方式,真的沒啥用,還可能帶來幾個不好的影響。
× 讓孩子產生困惑,增加壓力
就像文章開頭的小智,根本不知道,認真聽課的真實含義,而是覺得,什么也不做,只要聽,就可以了。
小智媽反饋說,孩子每天寫作業都有些費勁,還得在一旁引導。
因為,知識點掌握的不扎實。課堂上看似學會了,但書本上一個字也沒有寫,回憶起來,也沒那么全面,寫作業就慢了許多。
× 學習效果不佳
對于孩子來說,家長只是提出在課堂上認真聽講,這個寬泛的目標未涉及內容、實現的方法,到底怎么做呢?很多孩子是一頭霧水。
以至于,課堂上老師教的重點不知道記錄,上課不舉手回答問題,只能學點表面知識,其他的根本沒內化吸收,成績可想而知了。
× 跟不上老師的教學計劃
“上課要認真聽講”、“別想東想西”、“盯著黑板,別亂看”,這樣的話語,你是不是也跟孩子說過?
但課堂學習不是單一的,老師更希望學生們能靈活運用,積極思考,主動回答問題,跟上老師的教學計劃。
本篇文章開頭提到的小智,只專注在“聽老師講課”的層面,問題都不回答,更沒什么思考了。
好好學習不只是“認真聽課”
有20多年從教經驗的小學班主任坦言,現在有些家長,對孩子的學習很負責,很用心,但也會走進一些常見誤區。她分享說,下面的幾個方式,才是“好好學習”的正解,家長們認真看哦!
√ 制定明確目標
愛迪生說過:“當你擁有明確目標,并能一心向著它前進,那么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p>
所以,在孩子的學習上,可以定具體目標,也方便執行。
比如,上課認真聽課,積極思考和回答問題,并做好筆記,保證課后寫作業更順利。每次課堂測試、小測,都能書寫工整等。
√ 課前預習課后復習
教育家葉圣陶在《論中學國文課程的改訂》中指出:“如果把預習做好了,上課效果將完全不一樣?!?/p>
的確,那些學霸們,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知道課前預習,找出不理解的知識點,“帶著問題”聽課。
“溫故而知新”,課后及時復習,達到鞏固、增強記憶的效果,寫作業也更順利了。
√ 積極回答問題
有次二寶放學跟我說,上數學課舉手被老師點名回答問題了,他回答對了!
自豪的樣子,讓我忍俊不禁。我發現,接下來幾天的時間,他的學習勁頭都很足。
課堂上,老師的提問,不僅是對學生學習的結果檢測,更是互動、思考的升級。所以,一定要鼓勵孩子積極回答問題,哪怕不經常被老師點名,只要會,就主動舉手。哪怕回答錯了,也是很有勇氣的表現哦!
小學班主任坦言,那些上課愛舉手回答問題的孩子,思維都比較活躍。這樣的孩子,學習后勁兒很足,年級越高,成績提升得越快。
枕邊育兒寄語:
從個體發展角度來講,孩子未成熟的心智與理解能力,很難完全理解家長提出的籠統、寬泛的“假大空”要求,與其強調“認真聽課”,不如設定具體目標,一點點跟進。你是會讓孩子“認真聽課”的家長嗎?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