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小聽到大的愛情童話,都建立在一句咒語上:
“在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strong>
但如果我告訴你,有一部神作,把這句咒語,徹底撕了個粉碎呢?它用一個極其殘忍的設定告訴你:真正的愛情,恰恰是“在無數個錯誤的時間,愛上一個不那么對的人”。
這部劇,就是HBO出品的,《時間旅行者的妻子》。
很多人點開它,可能以為會看到一部浪漫奇幻的愛情片。但看著看著,卻發現味道不對,甚至有點“致郁”。
而我想告訴你,這種“不對勁”,正是這部劇最高級的地方。因為他的操刀人,是那個用《神探夏洛克》把我們所有人都耍得團團轉的編劇大神——史蒂文·莫法特。
我跟你講,這哥們兒拍的,根本就不是愛情。
他是在用“時間旅行”這把手術刀,給我們做一個關于“親密關系”的、血淋淋的解剖實驗。
第一幕:“超能力”?不,這是親密關系里最真實的“詛咒”
男主亨利,會時間旅行。
這個設定,聽起來是不是很酷?
但在這部劇里,它,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
首先,他無法控制。可能上一秒還在跟你求婚,下一秒就裸體出現在了70年代的高速公路上。
我跟你講,這絕了的設定,就是莫法特埋下的第一個,也是最狠的隱喻。
亨利的“消失”,像不像我們現實的親密關系里,伴侶因為工作、壓力、或者僅僅是情緒低落,而突然的“精神下線”?那一刻,他明明人在你身邊,但靈魂,卻早已“穿越”到了另一個時空。
而亨利反復穿越回到母親車禍的現場,無法改變任何事,只能一次次重溫痛苦。
這又何嘗不是在隱喻,我們每個人,都背負著各自無法釋懷的“童年創傷”?這些創傷,會像幽靈一樣,不定期地,把我們從幸福的當下,拽回到痛苦的過去。
你看,莫法特根本就沒想拍什么科幻。他只是把我們每個人在愛情里,都會遇到的那些“失控”、“缺席”和“創傷”,具象化成了一種“病”。
第二幕:“命中注定”?不,是跟“陌生人”的一次次豪賭
這部劇最“反童話”的,是女主克蕾兒的視角。
她6歲時,就在自家后院,遇到了從未來穿越回來的、36歲的亨利。
在她整個成長過程中,這個成熟、穩重、風趣的“未來愛人”,就像一個完美的“幽靈”,不定期地出現,陪她聊天,聽她傾訴。
克蕾兒,可以說,是愛上了這個“完美的養成系偶像”。
然而,當她20歲,終于在現實里,第一次遇見28歲的亨利時,她崩潰了。
眼前的這個男人,酗酒、濫交、迷茫、頹廢,對自己一無所知,完全不是她等了十四年的那個人。
我跟你講,這個情節的設計,簡直是神來之筆!
它提出了一個所有情侶都會面臨的靈魂拷問:
你愛的,到底是眼前這個真實的、不完美的TA,還是你腦海里那個,被你用想象力美化了一萬遍的、完美的“理想型”?
克蕾兒的選擇,是整部劇最動人的地方。
她選擇了接受。她選擇陪著這個28歲的“陌生人”,一點點地,把他變成自己記憶里的那個“愛人”。
這才是愛情的真相。它不是什么命中注定的“天作之合”,而是兩個不完美的靈魂,在無數次的失望、爭吵和錯位中,依然選擇一次又一次地,向對方伸出手,重新確認那份愛的契約。
所以,現在你明白了嗎?
為什么很多人覺得這部劇“致郁”?
因為它太真實了。
史蒂文·莫法特,這個玩弄時間線的大師,用他最擅長的“非線性敘事”,把一段愛情,拍出了懸疑片的質感。他把那些光鮮亮麗的浪漫糖衣,全都剝掉了,讓你直面愛情最殘酷,也最堅韌的內核。
愛,不是尋找。
是等待,是忍耐,是明知道眼前這個人有無數缺點,你依然愿意,陪他一起,把他變成更好的人。
這,或許才是這部“反愛情童話”的劇集,想教會我們的,最重要的一課。
互動話題:
你認為,在一段親密關系里,最讓你感到“被折磨”的,是亨利式的“肉體缺席”,還是“精神上的失聯”?
歡迎來評論區,進行一場“成年人”的愛情探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