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報告再炒“中國威脅論”,中方強硬回擊:無意取代任何國家。
近日,美國參議院外委會發布的一份報告引發廣泛關注。報告稱,中國正在實施一項長期戰略,試圖取代美國的全球超級大國地位,并通過加強與全球南方國家的合作,擴大國際影響力。對此,7月16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例行記者會上作出強硬回應,稱該報告充斥冷戰思維,渲染“中國威脅論”,并明確表示中國無意取代任何國家。這一事件再次將中美關系推上輿論的焦點。
報告中提到,中國近年來通過“一帶一路”倡議深化與非洲、拉美、東南亞等地區的合作,擴大經濟和外交影響力。此外,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快速發展,如5G、人工智能等,被認為對美國的技術優勢構成挑戰。報告還指出,中國的軍事現代化進程加速,尤其是在亞太地區的軍事活動引發了美國的高度警惕。與此同時,報告批評特朗普政府執政期間削弱了美國的國際領導力,呼吁美國政府采取更有效的對華競爭措施。
針對這一報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表示,這種渲染大國對抗的冷戰思維不僅不符合時代潮流,也無助于中美關系的穩定發展。他強調,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張與各國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并無意挑戰或取代任何國家,包括美國。林劍呼吁美方停止對中國的抹黑和遏制,多做有利于中美關系健康發展的事情。
事實上,中美關系的復雜性遠超簡單的“競爭”或“對抗”框架。數據顯示,2022年中美雙邊貿易額達到6900億美元,表明兩國經濟高度依存。同時,中國在全球南方國家的投資也在不斷擴大。據世界銀行統計,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累計投資已超過1萬億美元,這些合作為許多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與此同時,中美在軍事和技術領域的競爭也日益激烈。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數據,2023年中國的軍費開支達2920億美元,雖然遠低于美國的8770億美元,但其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不斷增強,尤其是在南海問題上,中美之間的博弈愈發激烈。
對于未來的中美關系,專家普遍認為,競爭與合作將長期并存。一方面,中美在經濟、氣候變化、公共衛生等領域存在合作需求;另一方面,國際秩序的調整和權力分配的變化使兩國在戰略層面難以避免競爭。如何在競爭中找到合作的契機,將是中美關系未來的關鍵。
當前,中美關系不僅關乎兩國利益,也對全球穩定和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在全球化背景下,零和博弈思維難以解決問題。只有通過對話與合作,中美才能為世界注入更多積極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