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可以十分確定告訴大家:我們已經掉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未來10年、20年,我們很難從這個陷阱之中爬出來。
我們現在的人均GDP是1.2萬美金,想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須要達到2.4萬美金,看上去翻一倍挺簡單的,但是這條路非常難,因為往后幾年,經濟會更難。
的確,我國已經走在世界產業經濟的前沿,很多領域我們已經領跑全球,還有一些領域可以跟老美掰手腕,但是想要靠產業帶動13億人,簡直癡人說夢。
外需我們也遇到瓶頸了,當年老美的全球貿易總額高達40%,就這個成績,我們根本無法超越,時也命也!
內需還想著擴張?算了吧,居民存款越來越高,大家都在忙著存錢,何談消費?
未來3-5年,請做好過苦日子的準備,因為外需還在迅速下滑,內需增長乏力,新的產業還未成型,舊的產業極度內卷,所以,中等收入陷阱,我們已經坐實了!
別不好意思說,大大方方承認,丑媳婦還得見爹娘,其實進入中等收入陷阱,并不可怕,這并不代表,普通人沒有機會逆襲。
我曾經說過,風口分為兩種:一種是順風口,一種是逆風口,兩種風來臨的時候,只要你方向對了,都能夠起飛。
怕就怕,在逆風口的時候,你選了順風的方向,結果就是你摔得很慘!
現在很明顯,是逆風口,我們只需要調整好正確姿勢,就能夠逆風翱翔,正確姿勢是什么?
就是低價買入核心資產,最好是用融來的錢買遠低于市場價的優質資產,就好像2008年、2015年一樣,膽子大的,抄底深圳核心資產的人,都賺大了!
中國樓市,跟當年的日本完全不一樣!
首先,不得不承認,當前我們的樓市,跟日本當年有點類似,但只要你仔細去研究,內在邏輯是不一樣的!
為什么不一樣?我們一個一個來分析:
01,中日樓市的泡沫對比
首先看房價漲幅,從1985年到1990年,東京房價上漲了139%,從2015年到2021年,中國四大一線城市的房價平均漲幅是131%。
從數據上來看,漲幅差不多,但是這里面有一個體制差異,日本的土地是可以自由流轉,并向企業、外資開放交易。所以當時在日本,很多熱錢,其實并不喜歡炒房,而是喜歡炒地皮,當時日本的地價在短短6年時間里面,足足上漲了4倍。
所以日本樓市當年的漲幅,遠高于中國。
再看住房貸款增速,日本新增住房貸款同比增速是39%,占GDP的比重是12.4%。中國的新增住房貸款同比增速是11.7%,占GDP比重是5.1%。
其實從新增貸款就可以看出,日本人當年的炒房熱情,遠遠高于我們。
最后看房價收入比,日本90年代房價收入比是20倍左右,差不多一個人平均工作20年可以買一套房。
而中國2020年,房價收入比是24,也就是平均工作24年買一套房,中國一線城市房價收入比是45,普通人要工作45年,才能買得起一套房。
表面上看,我們的房價收入比,確實比日本當年高,但其實日本的地價收入比要遠遠高于我們,網上有一個觀點,說把東京的房子賣了,能夠買得起整個美國,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表述,正確表述是:把東京的土地全部變現了,可以買得起整個美國。
當年東京的地價有多貴呢?折合人民幣是70萬/平米。
02,看中日樓市的市場空間
這里面主要對比的城市化率,日本1990年的城市化率是80%,而中國2021年的城市化率是65%。
日本是一個高度城市化的國家,早在1976年,日本的城市化就超過了76%,其實從全球經驗來看,一個國家的城市化到了80%基本就到頭了。
所以日本當年炒房,基本上就是自掘墳墓,脫離了實際需求,那炒起來的房價泡沫,根本沒法消掉。
中國盡管當前一線城市房價還是偏高,但是我們還有城鎮化的增長空間可以消泡沫,我們的房價經過了口罩后這幾年的消化,基本已經出清了,現在就是一個相對低點的位置,接下來就是反彈。
03,中日樓市的政策性質不同
中國樓市對比日本,還有一個先天的優勢,那就是貨幣獨立性不同,日本的貨幣受老美影響,日本必須保持開放,允許外資自由買賣本國房產和土地。
在1985年,美國為了自身利益,逼迫日本簽署了廣場協議,協議簽訂之后,日元在短期內最高哦啊升值超過200%。
這就導致大量國際游資抄底日本優質資產,包括股市和樓市,直接加重了日本的樓市泡沫,但是我國樓市,完全是政策市場,我們可以隨時踩剎車,防止房價快速上漲。
清楚了以上三個信息,就不會在網上,隨隨便便,被幾個完全不懂經濟的房產博主,忽悠團團轉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