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支軍隊,官兵在戰(zhàn)場上殲敵有功,肯定是要獎勵的。
立大功給榮譽稱號和晉級,立小功怎么著也得“以資獎勵”。但烏克蘭這邊,卻不走尋常路,他們開始用——積分。
從去年9月起,烏克蘭軍隊試點了一個被稱為“無人機軍團獎勵計劃”的戰(zhàn)爭積分系統(tǒng),并于今年五月開始在前線推廣。
有關這個戰(zhàn)爭積分系統(tǒng),烏克蘭副總理兼數(shù)字化轉型部長米哈伊洛·費多羅夫毫不忌諱的介紹說,他的團隊借鑒了電子游戲的激勵模式,從而探索出來了一種信息化獎勵機制。旨在激勵前線官兵的斗志。
該計劃鼓勵士兵將無人機擊中俄軍目標的視頻上傳至軍方“三角洲”通信與態(tài)勢感知系統(tǒng)進行核驗,通過后就能獲取積分。首殺還有積分獎勵翻倍。
相關積分可用于在一個名為“勇敢1號市場”的烏軍在線平臺上兌換新裝備。
積分獎勵具體如下:
擊傷一輛坦克:積20分;
擊毀一輛坦克:積40分;
擊毀敵軍的機動火箭炮系統(tǒng):依據(jù)口徑,20-50分不等;
殲滅一名敵軍:積6分;
俘虜一名敵軍:積60分。
活著的俄軍比死掉的價值高了這么多?
這其實也不難理解,因為俘獲的俄軍都可以留著跟俄羅斯換俘,然后再拉上戰(zhàn)場接著打;而死掉的就只能換尸體了。
好了,咱們接著說積分。
相應的積分兌換具體如下:
一架"吸血鬼"無人機,43積分;
一架“萊萊卡-100”無人機,55積分;
海貍(Beaver)無人機,66積分...
簡單說,上述操作大概就是,烏軍通過摧毀目標獲得積分,然后再用積分兌換無人機接著摧毀目標。
主打一個——游戲掙錢游戲花,一分別想帶回家。
該項目的主要負責人,米哈伊洛·費多羅夫部長對自己的這個“無人機軍團獎勵計劃”非常滿意。他說,自去年試點啟動以來,目前已經(jīng)覆蓋了烏軍90%的無人機單位,超過420個戰(zhàn)斗小組。
而且,這一機制不僅提高了士兵的戰(zhàn)斗積極性,還簡化了裝備采購流程,通過“勇敢1號市場”直接從制造商處在線獲取武器。并能將最得心應手的裝備調(diào)配給戰(zhàn)斗效率最高的部隊,同時為政府提供額外的數(shù)據(jù)來源來規(guī)劃國防開支。
這么看起來,似乎還真是相當不賴。
然而,根據(jù)烏克蘭媒體收集到的烏軍基層官兵的反饋,這個“無人機軍團獎勵計劃”其實并不如上級想象的那般受歡迎,甚至一些人批評說,“這就簡直是在把戰(zhàn)爭游戲化,明顯干擾了正常的戰(zhàn)斗工作”。
因為,要想摧毀目標的同時清晰的保留作證視頻,無人機操作員就不僅需要有擊毀敵人的技巧,還必須努力拍攝到目標受損的視頻,且過程清晰可驗證。
但在現(xiàn)實戰(zhàn)斗中,復雜環(huán)境往往讓視頻時而清晰時而模糊,也不夠完整和連貫。
或者出于戰(zhàn)斗需要,根本容不得你拍攝。比如,提供火力指引的無人機,必須保持全景畫面供炮兵觀察。這期間,無人機打中了一個步兵,但由于你在執(zhí)行其他任務,沒能放大目標,那么操作員也沒辦法將其作為擊毀目標上報。
還有一種最典型的情況是:當敵人小隊出現(xiàn)時,烏軍方面的多個兵種——迫擊炮、火炮、FPV無人機投彈——幾乎在同一時間對其開火。結果根本無法判斷,究竟是誰擊毀了哪個敵人。
所以,在真實的戰(zhàn)場上,很多被擊中的過程都難以進行妥善記錄。這導致,目標確實被摧毀了,但電子積分審核卻通過不了。
另外一點也比較尷尬。即便上傳的戰(zhàn)斗視頻審核通過,掙得了電子積分,但這些積分很難快速轉化為本單位的無人機獎勵。通常還要等好幾個月才能拿到兌換的無人機。
這時候,之前打目標的烏軍作戰(zhàn)單位編制人員,可能早就換了一茬,只怕是有命“賺積分”無命“用積分”了。
畢竟,上層領導的那種思維,是建立在游戲玩家角度考慮的,游戲打得再爛,現(xiàn)實中的玩家也不會死掉。
而打仗,可是真的要死人的...
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jīng)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和改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