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文旅行業正上演著一場令人齒冷的“戀愛游戲”——無數文旅項目如同懵懂少女,懷揣著對“真愛”的憧憬,卻被一群來自廣告、活動策劃、規劃設計等行業的“職業渣男”團團圍住。
他們巧舌如簧,許諾“對結果負責”,卻如虛情假意者一般,將項目推入深淵。當“負責”二字變成空中樓閣,所謂“真愛”不過是包裹著謊言的糖衣。
有粉絲問我,經濟下滑的周期下,文旅行業怎么生存下去?其實我也沒有啥好辦法,很多項目也已經開始了病急亂投醫。
現在旅游項目缺什么?不是缺規劃、也不是缺策劃,不是缺運營,不是缺項目、而是缺游客!
沒錯,是缺游客!
現在國家經濟處在轉型期,文旅也處在行業轉型期,所以文旅現在的問題是:發展了幾十年前的旅游產品與當下的消費需求不匹配了!現在游客不去傳統景區了。
不信?看看今年各地景區都大數據,傳統的頂級的大山名川門票收入都在銳減。
旅游項目知道跟市場不匹配,又能怎么辦呢?去提質改造?沒錢,大伙都沒錢,社會資本也都不投資了,幾乎沒啥好辦法,轉型期的陣痛大伙都要承受一遍。
所以當下的文旅景區都如嗷嗷待哺的雛雞。渣男們拿出的運營方案,所謂“對賭協議”與“經營數據保底”,不過是一場精心設計的文字游戲。
運營方以寥寥數人的薪資為賭注,卻覬覦著項目增量分成的“大蛋糕”。
一旦業績無法達標,最多只是虧了幾個人一年的工資,而運營的項目建設投入、人員工資投入,還全是景區自己買單。
這種商業邏輯本質上是沒有核心原動力,沒人為這個事負責。所謂負責的,其實都不是真正能負責的人。
這些“渣男”運營方,其“渣”術可謂登峰造極。他們常以“資源整合者”自居,卻對文旅項目運營的復雜內核一竅不通。
一個慣于策劃城市商業活動的團隊,竟敢接下深山古村的活化運營;一群專攻視覺設計的公司,竟妄圖主導景區的動線規劃與游客體驗設計。
當“跨界”成為無知的借口,文旅項目的“運營權”被廉價拍賣,卻無人真正準備好負責任的“彩禮”。
更令人憤怒的是,一些運營方在入場后,其“渣”性暴露無遺:數據造假成了家常便飯,責任轉嫁成了生存本能。
一旦形勢不妙,他們便如“渣男”般尋找借口提前撤場,留下項目方獨自收拾爛攤子。
這樣的項目在省內到處都是。當專業精神被踐踏為“渣男”的通行證,所謂的“運營”,不過是項目緩慢失血的過程。
面對這些巧言令色、推諉責任的“渣男”運營者,文旅項目方與其飲鴆止渴,不如壯士斷腕——閑置,有時竟是一種清醒的自我保護。
閑置當然不是最優解,卻是止損的無奈盾牌。與其將有限的資金投入無底洞般的“渣男運營”陷阱,不如暫時休養生息。
海南那座大型濱海樂園項目在經歷幾輪不靠譜的“專業”運營后,痛定思痛選擇暫時關閉。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空窗期”,其自然生態環境反而得到顯著恢復,為未來尋找真正懂它、珍視它的運營者積累了無形資本。
當“渣男”的喧囂散盡,冷靜的閑置或許能沉淀出價值回歸的契機。
閑置期絕非無所作為的躺平,而是寶貴的戰略調整期。項目方可借此重新審視自身資源稟賦與核心價值,潛心打磨產品,苦練內功。同時,以更審慎、更挑剔的目光去尋找那個“對的人”——那些真正扎根行業、具備專業沉淀與責任擔當的運營伙伴。
“守寡”等待良人,好過被“渣男”反復消耗至燈枯油盡。
文旅項目不是任人采擷的鮮花,更不是“渣男”們練手或套利的試驗田。在文旅的江湖里,“負責”二字若失了斤兩,便是最毒的砒霜。
面對那些口惠而實不至的“專業渣男”,文旅項目方需要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寧可暫時沉寂,也要堅決避開消耗性運營的泥潭。
閑置不是終點,而是自我救贖的起點。唯有徹底認清“渣男”畫皮下的空洞與危險,文旅項目才能真正守住價值與尊嚴的城池。
當所有虛假繁榮的泡沫被戳破,負責任的專業運營者才會在廢墟上獲得應有的尊重與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