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利禮包贈送中】每天將在收藏、點贊并評論留言的讀者中抽出幸運中獎者,歡迎大家參與活動!
最近有不少人開始熱衷曬背,有人說能通陽氣,有人說能補鈣,還有的說能防癌。
各種平臺推的熱度很高,看起來像是一種簡單又無害的自我調理方式。
看別人曬了自己也想曬,結果忽視了一個前提: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這個動作。尤其是三類慢性病患者,在沒有了解身體狀況之前盲目模仿,很容易出事。
曬背看起來是件小事,其實涉及身體多個系統的聯動,熱量、紫外線、循環反應和免疫活性都會被調動。
身體底層機制有問題的人,一旦處理不好,表面上是曬太陽,實際可能是在加重病情。
第一類不能隨便曬的是心腦血管病患者。尤其是那些高血壓不穩、動脈硬化、心律不齊的人群,曬背時皮膚受熱后會導致周圍血管擴張,皮膚循環增加。
這時候大腦和心臟的有效灌注量反而會減少,血壓可能會突然波動。
特別是高溫暴曬下交感神經興奮,會讓心率上升,心肌耗氧量增加,誘發心絞痛或者房顫的風險也會跟著上升。
曬背看起來沒什么強度,但對血管張力不穩定的人來說是一種慢性刺激,不是調理,而是擾動。高血壓不是怕冷,是怕熱源失控。
第二類不建議曬的是糖尿病人。很多人覺得糖尿病和曬太陽沒啥關系,但真相剛好相反。糖尿病的核心問題在于微血管循環、神經敏感性和皮膚屏障功能。
而曬背時,大面積皮膚暴露在紫外線下,短時間內局部溫度上升,汗腺分泌增加,血糖調節能力差的人會更容易出現脫水、低血糖或者出汗紊亂的狀態。
特別是皮膚的神經末梢敏感度下降,灼傷、色素沉著或者表皮剝落都不容易被察覺。
糖尿病人曬后皮膚并發癥發生率比健康人高出3.6倍,而自感明顯不適的人不到一半。
曬完才發現起皮、感染甚至局部潰爛,等反應出來時往往已經過了最佳干預期。
更細節的問題在血糖代謝反應。曬太陽可以促進維生素D合成,但也會通過增加腎上腺素釋放,讓血糖波動幅度放大。
糖尿病控制不穩定的人,曬太陽前后血糖可能出現高低起伏,有的人曬前吃了點東西控制血糖,結果曬完后出現低血糖眩暈的情況。
這不是個案,多個地區內分泌科都報告過類似病例。特別是注射胰島素或使用磺脲類藥物的老年人群,在高溫暴曬下更容易出現藥效重疊反應。
曬背之前沒有評估耐熱能力和血糖穩定性,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模仿行為。
第三類不能盲目曬的是慢性肝病患者。這點最容易被忽視,很多人覺得肝和皮膚關系不大,其實正相反。肝臟功能受損時,膽紅素代謝效率下降,容易在皮膚和黏膜沉積。
當皮膚暴露在強光和熱源下,紫外線會加速這些代謝產物的氧化反應,產生更多活性氧自由基。
慢性乙肝、脂肪肝、肝纖維化這類人群,本身抗氧化能力就差,一旦大量自由基在皮膚堆積,可能誘發局部炎癥反應、加速皮膚老化,甚至誘導皮膚光敏性反應。
肝功能異常者在中等強度紫外線下暴曬30分鐘以上,皮膚炎性指標(如IL-6、TNF-α)升高幅度高于正常人群接近42%。也就是說,同樣的曬太陽,對健康人是刺激,對肝病人是額外負擔。
肝臟還影響維生素A、D的活化過程,曬太陽雖然能合成前體物質,但真正能不能轉化成活性形式,還得看肝臟的酶活性水平。
有的人曬得起勁,以為補到了維生素D,結果檢查后依舊缺乏。
慢性肝病不是光靠曬就能補營養,盲目曬只會把有限的抗氧化能力推向臨界點,加快肝細胞損傷的速度。
除了這三類慢病人群之外,還有一個更容易出錯的思維習慣,就是把“曬太陽”當成一種養生的標準動作。曬太陽本身沒錯,錯的是曬的方式、時間、部位、強度都不講究,隨意模仿。
皮膚作為一個復雜的器官,不只是外殼,它連接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和肝腎代謝系統,所有暴露在陽光下的行為,都會牽動一整套聯動反應。
健康人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變動,但慢性病人,本就處在系統平衡的邊緣。多一分刺激就是多一分風險。
有些人曬完覺得舒服,就當成一種驗證。但這種“舒服感”有時候只是神經末梢在受熱后的短時舒張反應,不代表對身體有益。
相反,有的人曬后會感到疲乏、乏力、頭重腳輕,這些都不是陽氣不足,而是體液調節出了問題。
身體的反饋不止是好壞兩個選項,更多的是細節性的偏移,比如循環代償、皮膚干燥、微炎癥啟動,這些一開始不會表現成病,但積累久了,病就在那兒等著。
那如果慢性病人不能隨便曬背,那要怎么判斷自己適不適合進行日照調節?有沒有一種更科學的曬太陽方法能適配這類人群的代謝狀態?
答案是有的,只不過得換個思路。不該從“曬多少時間”來考慮,而是要從“身體能承受多大的溫度梯度”和“光照后能不能有效代謝”來評估。
舉個標準的臨床路徑——曬太陽之前先測基礎體溫波動范圍,排除隱性低熱或交感過激狀態;
再查基礎血壓和心率變化,對比日曬前后15分鐘的心率恢復能力,如果恢復不到基線的95%,說明調節能力差;
最后通過評估血液中25-OH維生素D水平和氧化還原相關指標,比如GSH和MDA水平,來判斷身體對光照的后續代謝能力。
這樣一整套評估下來,才能給出真正適合的曬背時間和頻率,甚至包括曬哪個部位、是否搭配遮光和水分攝入。如果做不到這些,那所謂的“每天曬一曬”就是盲測。
比起追養生熱點,慢性病人更該追的是自己身體的代謝曲線。
真正的康復從來都不是模仿別人怎么養生,而是先學會怎么不打擾自己身體的平衡。
對此,您有什么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玫瑰][玫瑰][玫瑰]
參考資料
[1]黃曉峰.三伏天正確曬背才養生[J].家庭科技,2024,(04):5-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