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靜安寺街道舉行“屋檐下的微治理”2025年度社區創投項目評審會,通過挖掘優質社區治理項目,匯聚社區治理微光,激發基層民主協商活力。
評審會上,各社區創投項目負責人分別圍繞項目背景、實施計劃、預期成效等維度,呈現網格融合難題共解、黨建引領“三駕馬車”、基層民主協商、專業社會工作服務等涉及“微治理”“微引領”“微服務”多元領域的治理探索。
這些創投項目中,既有聚焦特殊關愛群體的服務賦能,也有致力社區公共空間和硬件煥新提質,還有著眼“社區小主人”參與治理的路徑開拓。以“微項目”回應“大需求”,用“小創新”撬動“大治理”,成為這些創投項目的共同特征。
每個項目匯報后,項目評審團會針對項目的亮點與落地,當場進行提問交流。
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李威利和靜安區居委會工作研究會會長戴愉兩位評審專家也立足專業視角,從可行性、可持續性、社會效益等方面進行點評,為項目的進一步優化提出建議。
由街道各科室部門負責人、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等組成的大眾評審團全程聆聽項目介紹,在了解治理思路后,為最期待的項目貼上代表支持與期許的點贊貼紙。
經過“Ted演講+提問交流+合議表決”,一批聚焦“家門口急難愁盼”、推動社區治理“自下而上”參與、助力社區可持續發展的創投示范項目正式確立。
靜安寺街道也將以這批“家門口”的優質創投項目為抓手,撬動更多社區居民、群眾團隊、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深度參與社區治理,讓“屋檐下的微治理”持續釋放效能,繪就人民城市基層治理的生動圖景,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注入全新活力。
記者:邢蓓琳
圖片:靜安寺街道
編輯:陳攻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