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兒得從1990年說起,那時候伊拉克的薩達姆·侯賽因下令入侵科威特,理由是石油糾紛和歷史領土問題。伊拉克軍隊用坦克和重型裝備快速推進,很快就控制了科威特城,整個過程只用了兩天。聯合國馬上譴責,組建了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包括英國、法國、沙特等30多個國家。聯軍先是搞了沙漠盾牌行動,調集部隊和裝備到沙特,防著伊拉克進一步南下。薩達姆那邊呢,堅持不撤軍,還把科威特吞并成伊拉克第19省,這就徹底惹毛了國際社會。
1991年1月17日,聯軍啟動沙漠風暴行動,先從空中轟炸伊拉克的指揮中心、機場和防空系統。伊拉克軍隊有百萬大軍,但裝備老舊,面對F-117隱形轟炸機和巡航導彈,基本沒還手之力。薩達姆試著用飛毛腿導彈反擊以色列和沙特,殺了些平民,但沒改變戰局。空中戰役持續了五個星期,摧毀了伊拉克大部分空軍和基礎設施。2月24日,聯軍開始地面進攻,代號沙漠軍刀,四天內就把伊拉克軍隊趕出科威特。伊拉克部隊損失慘重,丟棄了成千上萬的坦克和火炮。
重點來了,2月26日夜里,伊拉克軍隊開始從科威特大規模撤退,主要沿80號公路往北去巴士拉。這條公路是六車道,從科威特城到伊拉克邊境的薩夫萬鎮,全長幾十公里。撤退的隊伍包括正規軍、共和衛隊,還有些征用的民用車,里面裝著從科威特搶來的東西。車輛總數估計1400到2000輛,擠成一鍋粥。聯軍偵察機發現了這支隊伍,美國海軍的A-6E入侵者攻擊機先出動,用Mk 20 Rockeye II集束炸彈封鎖了車隊的前后端。
集束炸彈這玩意兒,一顆母彈能釋放上百枚子彈藥,覆蓋大片區域,專門對付集群目標。聯軍飛機反復投彈,先炸頭尾,造成交通堵塞,然后對中間部分進行密集打擊。轟炸從2月26日凌晨開始,持續到27日,涉及海軍、空軍和海軍陸戰隊的飛機,包括A-10攻擊機和F-16戰斗轟炸機。伊拉克部隊被困在路上,無法前進,也沒法有效反擊,因為防空武器早被毀了。一些士兵棄車逃進沙漠或沼澤,但還是有很多人被炸死。
關于傷亡數字,各方說法不一。美國國防部情報局估計,伊拉克從科威特逃出的部隊有7萬到8萬,但實際被捕的只有幾千。公路上的死亡人數,保守估計200到300,低端是37具尸體被記者數到,但項目防御備選方案的2003年研究說至少500到600。一些報道提到公路80上1000多人死,公路8上另外300到400,總計可能達到800到1000。標題里說的2000士兵陣亡,是高估了,但結合整個戰場的損失,這個數字在某些來源中出現過。數萬戰士投降,是指整個戰役末期,伊拉克部隊士氣崩盤,大批人舉白旗,聯軍俘虜了至少8萬伊拉克士兵,其中不少就是在撤退路上投降的。
轟炸過程分階段,先是海軍飛機用集束炸彈堵路,然后空軍接力,用500磅炸彈和火箭彈掃蕩。伊拉克車輛包括坦克、裝甲車、卡車和巴士,很多被擊中后起火爆炸。聯軍指揮官巴里·麥卡弗里將軍指揮的阿帕奇直升機營在公路8上摧毀了上百輛車輛。整個行動是為了摧毀伊拉克軍事裝備,防止他們重組反擊。薩達姆的命令是撤退,但部隊執行混亂,很多單位帶著搶來的財物,影響了速度。
這場轟炸結束后,公路上一片狼藉,燒毀的車輛綿延幾英里,成為戰爭中最著名的圖像。喬治·H·W·布什總統看到這些照片后,決定2月28日停火,因為繼續打下去沒必要。伊拉克接受聯合國660號決議,正式撤出科威特。戰后,聯合國實施嚴厲制裁,伊拉克經濟崩潰,石油出口禁令導致饑荒和醫療短缺。薩達姆政權維持了12年,但內部叛亂不斷,什葉派和庫爾德人起義被鎮壓。
集束炸彈的威力確實大,它能一次性覆蓋足球場大小的區域,對密集部隊殺傷力強。但問題也多,未爆子彈藥留在地上,像地雷一樣,戰后多年還威脅平民。1991年海灣戰爭后,科威特公路上就發現了很多這種啞彈,清理花了幾年。國際上對集束炸彈爭議大,2008年簽署了《集束彈藥公約》,禁止使用、生產和儲存,但美國、俄羅斯和中國沒簽。美國在戰爭中用了大量集束炸彈,估計丟了上百萬子彈藥,其中10%沒爆。
回想整個戰爭,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是為了石油和債務,薩達姆欠了800億美元外債,主要來自伊朗戰爭。他以為美國會默許,因為之前大使館給的信號模糊。但聯軍反應迅速,薩達姆的軍隊雖多,但訓練差,指揮混亂。沙漠風暴中,聯軍損失148人戰斗死亡,伊拉克軍方死亡10萬到20萬,平民也幾千。公路事件只是冰山一角,但它突出了現代戰爭的殘酷,一方有空中優勢,另一方基本是靶子。
薩達姆的決策直接導致了這場災難,他拒絕撤軍,拖到地面戰才認輸。戰后,他加強鎮壓,重建軍隊,但聯合國武器檢查員不斷介入。1998年,美國搞了沙漠之狐行動,又轟炸伊拉克目標。2003年,美國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入侵,薩達姆被捕,2006年絞刑。伊拉克陷入混亂,宗派沖突至今。
集束炸彈在其他沖突中也用過,比如北約在南聯盟,造成平民傷亡。國際人權組織批評它違反日內瓦公約,因為難以區分軍民目標。公路上有些車輛是民用,里面可能有科威特人質或平民,但聯軍說主要是軍車。戰后調查顯示,很多車輛被棄前就空了,實際死亡沒那么高,但視覺沖擊大。
這個事件提醒大家,戰爭不是游戲,武器越先進,破壞越大。聯軍贏了,但留下的未爆彈害了多少人。科威特到現在還清理1991年的地雷和啞彈。薩達姆的野心毀了國家,聯軍的行動雖合法,但手段爭議。總的來說,集束炸彈的威力太大,用在密集區就是屠殺機器。
再深挖點,戰爭經濟方面,伊拉克石油井被點燃737口,黑煙遮天,環境災難持續幾個月。聯軍花了700億美元,伊拉克損失更巨。薩達姆的共和衛隊本是精銳,但在公路上被打散。聯軍戰術是先空中壓制,然后地面推進,避免傷亡。
從軍事角度,公路轟炸是經典的空中攔截,展示了空軍在現代戰中的主導。伊拉克防空網早崩,飛機隨便飛。集束炸彈設計就是反集群,子彈藥有延時引信,增加殺傷。但戰后,人權觀察報告說,它導致不必要死亡,因為啞彈率高。
國際法上,攻擊退軍是否違法?日內瓦公約說,士兵投降或無力作戰不能殺。但伊拉克沒正式投降,只是撤退。聯軍辯稱,他們帶武器,可能重組。拉姆齊·克拉克起訴聯軍戰犯,但沒結果。
媒體作用大,公路照片傳遍全球,影響布什停火決定。美國輿論支持率高,但阿拉伯世界反感。記者羅伯特·菲斯克報道了現場尸體,批評過度使用武力。
今天看,公路事件是海灣戰爭轉折,結束了薩達姆擴張。集束炸彈雖有效,但人道成本高。一些國家銷毀庫存,美國還用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反思起來,戰爭總有贏家輸家,但平民和士兵付出最多。
薩達姆的統治以鐵拳聞名,入侵前就用化學武器對庫爾德人。戰后,他繼續壓迫異見,情報機構抓人無數。2003年入侵后,發現他藏洞里,被審反人類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