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源: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為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俄烏沖突的弊端正在慢慢顯露,從古至今,戰爭都堪稱是人口的磨盤,生產力的絞肉機,如今的俄羅斯也正在面臨人口下降的危機。
俄羅斯高層不得不將統計局的數據完整地呈現到普京面前——過去,這些數據只需要提交一頁的總結報告,但情況危急如此,必須把統計內容完全給普京過目。
三年戰爭之下,俄羅斯的人口,已經有了不妙的征兆。
2030年缺口達千萬
克里姆林宮的長桌旁,一份關于民族存亡的報告正被緩緩翻開。
“我們需要1090萬勞動力。”俄羅斯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科佳科夫站在普京面前,聲音沉穩卻掩不住危機感。
這是2025年7月一場高層會議的開場白,一組數字如同重錘敲在俄羅斯未來發展的神經上。
失業率低至2.2%,創下蘇聯解體以來新低,但莫斯科市長索比亞寧卻預測僅首都今年就將面臨百萬勞動力缺口。近七成企業抱怨人手不足,工廠生產線因缺人而減速。
俄烏沖突的陰影下,一面是戰場消耗青壯年生命,一面是年輕人逃離家園。
但這場會議揭示了一個更深層的危機:戰爭只是加速器,所有民族的心臟——人口——正在俄羅斯跳得越來越弱。
當普京感嘆“我們如今缺少女性”,當人口數據突然被列為國家機密,俄羅斯究竟在經歷怎樣的生死時刻?
克里姆林宮的會議桌上,一組數字震撼了在場的所有人。到2030年,俄羅斯需要1090萬能夠真正參與經濟建設的新增勞動力。
其中1010萬用于填補未來五年退休人員留下的空白,剩余80萬則要滿足新增崗位需求
“如果生產率維持現狀,我們將面臨嚴重的額外人力短缺。”科佳科夫向普京匯報時警告。這不是未來某個遙遠時刻的警報,而是五年內必須解決的燃眉之急。
勞動力短缺正在扼住俄羅斯經濟的咽喉。工資被迫上漲,引發通脹壓力;工廠產能受限,企業擴張受阻。
經濟發展部長馬克西姆·列舍特尼科夫在圣彼得堡經濟論壇上坦承:“各項指標顯示,我們可能已經處于衰退邊緣。”
莫斯科的脈搏最能反映這場危機的深度。市長謝爾蓋·索比亞寧預測,到2025年底,僅首都一地的勞動力缺口就將達到100萬。當國家經濟引擎因缺人而減速,俄羅斯的大國雄心還能走多遠?
生育率跌至200年最低
勞動力枯竭的根源深埋在俄羅斯的人口結構中。2024年,俄羅斯新生兒數量僅為122萬,跌至1999年以來的最低點,而死亡人數卻攀升至182萬。
“2025年2月,全國僅有90500名嬰兒出生。”人口專家指出,這一數字可能創下19世紀以來的最低紀錄。俄羅斯的人口曲線正在以驚人的速度下滑。
普京在政府會議上感嘆:“我們記得那首著名的蘇聯歌曲——‘10個女孩配9個男孩’。而現在,我們的統計數據發生了變化,我們缺少女性。”
這場人口危機有著雙重歷史根源。戈利科娃解釋道,二戰和1990年代的兩波“人口斷層”相互疊加,導致育齡女性數量銳減。
自2006年以來,俄羅斯育齡女性人數已從3900萬降至3400萬,預計到2046年將進一步降至2700萬。
面對如此嚴峻的局面,俄政府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措施。在10個地區試點推行一項爭議政策:向懷孕生子的會獨立撫養孩子的在校女生支付10萬盧布。俄羅斯公眾意見研究中心調查顯示,43%的俄羅斯人支持這一政策,40%反對。
引進外勞的困境與爭議
當生育政策需要二十年才能見效,俄羅斯將目光投向國界之外。一項大膽計劃浮出水面:從印度引進100萬技術工人。消息一出,輿論嘩然。
“今日俄羅斯”迅速出面“辟謠”,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隨即澄清:2025年外籍勞工配額上限為23.5萬人,其中印度籍僅71817人。
但辟謠背后暴露了俄羅斯的兩難困境:既急需外來勞動力,又深陷安全焦慮。
莫斯科音樂廳恐怖襲擊后,俄羅斯去年驅逐了19萬外國人,移民政策全面收緊。而現實卻是殘酷的:俄企業去年僅招聘到4.7萬名合法移民填補空缺,面對2030年310萬的勞動力缺口,這一數字杯水車薪。
俄羅斯曾寄望于傳統的中亞勞工來源地,但中亞經濟近年發展迅速,赴俄打工的吸引力持續下降。
與朝鮮的合作正在推進,數千朝鮮工人已在遠東的工廠工作,但朝鮮總人口僅2000多萬,能提供的勞動力不過數萬人。
引進印度勞工的構想面臨三重障礙:語言障礙、社會治安考量,以及俄羅斯長期存在的“大俄羅斯主義”情緒。當民族自豪感與生存需求沖突,俄羅斯的選擇將決定其未來命運。
勞動力不足已成為關乎俄羅斯民族存亡的大事。”這一判斷在俄羅斯高層會議中不再被視為危言聳聽。
俄羅斯聯邦統計局預測,若按當前趨勢,到2046年人口將降至1.388億;大西洋理事會則警告,本世紀末俄羅斯人口可能減半。
當局的應對方式耐人尋味——自7月起,俄羅斯突然停止公布人口、出生、死亡、結婚和離婚等關鍵數據。當國家開始隱藏自己的人口真相,危機已到了何種地步?
在更深層面,俄羅斯的人口危機正改變其民族構成。俄烏沖突已造成約103萬俄軍傷亡,其中絕大多數是斯拉夫族裔。與此同時,高加索和中亞地區出生率相對較高,俄羅斯的“俄羅斯性”正悄然流失。
人口學家謝爾蓋·雷巴爾琴科提出了一項激進建議:將中小學學制從11年縮短至10年,讓年輕人提前步入社會。
“縮短教育時間將使年輕人更早成年,提前規劃生育。”雖然政策好壞還有待商榷,但這一提議已經暴露了俄羅斯的絕望感。
克里姆林宮會議室內,人口戰略草案已擺上桌面。為多子女家庭提供年度補貼、建設廉價公房、創造靈活工作環境,甚至為懷孕女大學生提供特殊獎學金。這些政策能否挽回一個民族的下墜?
當普京政府停止公布人口數據時,一個曾經歌頌廣袤土地與龐大人口的民族,如今在鏡中看到的是逐漸模糊的輪廓。
信息來源:
俄羅斯常住人口持續減少——參考消息
俄羅斯要引進100萬印度勞工——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