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北京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詢師郭利方,國家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具有心理學、教育學雙重背景專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詢,青少年抑郁癥、強迫癥、恐懼癥、焦慮癥、自閉、多動與抽動癥及其他心理障礙豐富的個案經驗。青少年成長及家庭教育:叛逆、手機網癮、厭學、戀愛問題、孩子生理心理性偏差行為(長程陪伴有豐富的經驗)、青春期問題、考前焦慮(中高考考前心理疏導)、人際交往與社會適應障礙。經過整合以人本主義為中心,結合青少年自身學校人際、師生、同學關系,親子關系,在校表現等綜合全方位因素針對性心理咨詢,同時給予父母在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心理問題專業性指導,走出了一條獨特而有效的咨詢道路。
各位寶爸寶媽們,還有家里有娃的朋友們,都來聽我嘮嘮!
你們能想象不,周末傍晚的客廳里,六歲的朵朵那小手還沾著餅干屑呢,就使勁戳著平板。動畫片里的恐龍在她眼睛里都投下藍光啦。隔壁房間,她爸在那敲鍵盤,她媽刷短視頻笑得那是時斷時續。這場景是不是特常見?可就是這么個普通畫面,正悄悄改變著現在孩子們感知世界的方式呢!
電子屏幕啊,就像一扇魔法窗。它既能透進來像彩虹糖一樣甜滋滋的知識,也會滲進來一些看不見的電子“小灰塵”。孩子們用小手一劃,打開了這個平行世界,不光拿到了觸手就能夠到的童話,還學會了認識世界的新“語法”。
咱再說說電子屏幕對孩子多方面的影響哈。首先是注意力方面,這簡直就是一場隱形的“戰爭”!動畫片每15秒就換個場景,短視頻那碎片化的信息跟炸彈似的“轟炸”孩子。孩子們的注意力就像被訓練得能快速換臺的收音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從五分鐘一下子縮短到三分鐘。上周咨詢室里,8歲的小宇盯著沙漏都看傻了,說:“老師,為啥故事書里的字要排成一列列啊?動畫片里的字都是跳著出來的呀!”這落差多大呀!
社交能力呢,也在無聲無息地退化。現在虛擬點贊都把真實擁抱給取代了,表情包把復雜的情緒都給“消滅”了。10歲的萌萌在沙盤游戲里能用樂高小人“對話”,可到了團體治療的時候,突然就捂住臉說:“他們說話時眼睛總盯著地板,像壞掉的機器人。”她媽這才發現,女兒最好的朋友居然是動畫片里的虛擬角色,你說離譜不?
知識獲取方面呢,就像一面雙面鏡。紀錄片能讓孩子知道北極熊的生存危機,懂得生態平衡,編程啟蒙APP還能培養出小小開發者。可那海量的信息就像一片沒有路標指示的大森林,12歲的陽陽在咨詢的時候給老師看他的收藏夾,說:“老師,我存了137個關于恐龍的視頻,但我媽說有些是假的……”孩子們的認知邊界在真真假假里都模糊得不行了。
那咋辦呢?要平衡孩子接觸電子設備這件事,可不是簡單地斷網就行,得給孩子創造“數字營養餐”。我給家長們支幾招哈。可以建立個“屏幕時間銀行”,孩子每做30分鐘戶外運動,就能換15分鐘看動畫片的時間;把短視頻拆成“知識拼圖”,引導孩子多問“為什么”“怎么樣”;家庭影院夜的時候,給孩子弄個“導演椅”,讓他們來講講劇情背后的科學原理。
當電子熒光和自然天光在孩子眼睛里交織的時候,咱們得點亮第三種光。用陪伴給孩子編織認知的網,讓科技變成孩子探索世界的望遠鏡,而不是困住他們思維的牢籠。畢竟啊,童年最珍貴的“像素”,永遠是父母彎腰和孩子平視時,孩子那雙充滿好奇的眼睛!大家覺得我說得在不在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