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特朗普不愧是利益至上的商人,臉面對他來說根本不重要,幾個月前還在瘋狂抹黑中國的他,如今倒是因為接受中方邀請來訪華,散發了不少善意。
雖說沒有確定時間,但訪華幾乎是板上釘釘,所以在16號的簽署一項法案時,特朗普又毫不吝嗇的夸了中國一手,稱中國幫了美國大忙,這反而令人有些不適應!
這并非簡單的口誤,更不是情緒失控。它像一道裂縫,讓我們得以窺見其對華政策背后,那座由利益、算計與表演搭建起來的復雜迷宮。
特朗普的示好,目的十分清晰,所有善意的信號,都指向一個核心目標:為即將到來的訪華鋪平道路。
美方高層早已確認,這次訪問正在推進,甚至美財長都透露,雙方可能先在第三國碰面,以示“公平”。
至于為什么要急于見面?因為壓力已經給到了美國這邊,特朗普在全球揮舞的關稅大棒,并未讓他所向披靡。
與多國的貿易談判紛紛陷入僵局,國內經濟的警報燈若隱若現,在與中國的關稅“休戰期”結束前,穩住局面,成了他的當務之急。
所以訪華被寄予厚望,這不僅僅是一次外交訪問,更是一場關鍵的商業突圍,據說特朗普甚至準備組建一支由頂級CEO組成的“天團”隨行,其對經貿成果的渴望,早已不加掩飾。
但光有橄欖枝還不夠,特朗普的劇本里,大棒永遠與胡蘿卜相伴相生,芬太尼問題,就成了那把最順手的施壓利刃。
美國的芬太尼問題堪稱一場嚴重的社會災難,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毒品消費市場,也是毒品危害最為嚴重的國家。
在紐約、舊金山等城市的街頭,時常能看到形如 “喪尸” 的吸毒者,因吸食芬太尼,他們身體出現 “芬太尼折”,即一定程度的意識喪失和肌肉控制能力喪失,保持著奇特彎折姿勢僵在原地。
在美國,芬太尼濫用現象遍及各個年齡段,其中25歲至45歲的成年人在所有芬太尼死亡人數中占比超半數,而35 - 44歲人群的致死率居最高。
2024 年1月,美國緝毒署表示,芬太尼已成為導致 18到45歲美國人死亡的首要原因,被稱為 “美國有史以來面臨的最致命的毒品威脅” 。
長久以來,芬太尼問題一直是美國用以攻擊中國的話題,美國堅稱其國內芬太尼泛濫的責任完全在中國,但誰都清楚,這不過是美國無端的指責罷了。
特朗普也做過這種事情,在確認訪華行程之前,他也數次利用芬太尼問題進行抹黑中國,可是在16號簽署遏制芬太尼法案時,他卻隔空喊話,稱中國會處死相關人員。
更有甚者,他將中國在禁毒領域的合作,強行歸因于自己的關稅壓力,仿佛一切都是他極限施壓的功勞。
對于這套“甩鍋”組合拳,我國的反應冷靜而鋒利,中方明確指出,芬太尼問題的根源在美國自身,在于其失控的藥物濫用文化和薄弱的內部監管。
中國的化學品生產和出口,嚴格遵守國際法規,無可指責,外交部的回應更是直接點明:想合作,可以,但前提是美方必須先學會正視現實,而不是一邊尋求幫助,一邊背后捅刀。
諷刺的是,恰恰是中美禁毒工作組的務實合作,已讓美國因藥物過量導致的死亡人數大幅下降,事實本身,就是對這番指責最有力的駁斥。
一個信號的意義,不僅在于內容,更在于它發出的時機,特朗普訪華的日程,從傳聞中的9月推遲到10月。
至于為什么避開9月?那是因為傳聞中的9月訪華,恰好可能撞上中國的抗戰勝利紀念日,讓一位美國總統出席閱兵式,政治信號太過強烈,也太過復雜。
這極易引發外界的過度解讀,完全偏離他以經貿為核心的訪問目的,特朗普必須小心繞開這個敏感的時間點。
所以將訪華推后,恰好為9月中旬的訪英之行騰出了完美的時間窗口,先去鞏固與傳統盟友英國的“特殊關系”,如果能順利達成一份滿意的貿易協議,無疑會為他后續的全球談判,尤其是對華談判,增添一個重要的勝利砝碼和示范效應。
這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時間操作,清晰地指向了其團隊的核心準則:利益最大化,風險最小化,每一次日程的變更,都不是搖擺不定,而是深思熟慮后的結果。
面對這場令人眼花繚亂的信號游戲,中國的姿態始終清晰而冷靜,對北京而言,特朗普究竟是9月來還是10月來,是笑著來還是板著臉來,其實并不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中美貿易戰的最終結果是什么,中方早已看穿了這場表演背后的真實意圖,因此無論美方釋放何種信號,中國的回應都異常穩定:談判的大門敞開著,但前提是美方必須拿出真心實意的態度,在談判桌上正視問題本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