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企業績遇挫,為何先將矛頭指向中國?
憑借 “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 的經典營銷,鉆石巨頭戴比爾斯在全球市場風光了 130 年,賺得盆滿缽滿。
但最新發布的 2024 年半年報卻顯露出頹勢:戴比爾斯營收同比大幅下滑 21%,即便將多數產品價格下調 10%-15%,也依然沒能扭轉頹勢,甚至落得個2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46億元)庫存滯銷危機的尷尬局面,天然鉆石市場的疲軟態勢愈發清晰。
經濟學家分析認為,鉆石價格已連續多年下跌,但未來仍有下行空間,天然鉆石市場熱度的消退仿佛被按下了快進鍵。
而鉆石價格的持續波動,也讓投資者對天然鉆石的投資價值打上了問號。這一變化推動一級市場中那些原本以投資或收藏為目的持有天然鉆石的群體,重新審視其價值。相比之下,當下正一路走俏的培育鉆石似乎更受他們的青睞。
據了解,在培育鉆石領域,中國近年來的技術突破已產生顯著影響。河南憑借先進技術與完備產業鏈,強勢撼動了西方巨頭長期主導的市場格局。僅河南這座曾被評為“貧困縣”的柘城縣,年產量就高達 600 萬克拉,約占全球培育鉆石總產量的 44%。
這讓本就承壓的西方鉆石巨頭更添焦慮,他們紛紛指責 “中國制造擾亂市場規則”,還試圖貶低河南產鉆石,稱其 “難以打入高端市場”。
但公開數據給出了不同答案:中科院實驗室培育的鉆石,品質已達到甚至超越天然鉆石,完全符合 4C 標準,視覺效果甚至更顯璀璨。更重要的是,2018 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修訂了鉆石定義,不再刻意區分 “天然” 屬性,從定義層面確立了培育鉆石與天然鉆石的平等地位。這一調整極大提升了培育鉆石的市場認可度,為其發展掃清了障礙。
香港《南華早報》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的變化正快速重塑全球市場。” 專家也表示,中國消費者作為鉆石市場最大的受眾群體,其對天然鉆石的熱情降溫,導致需求 “斷崖式下跌”,整個行業都受其影響;與此同時,中國培育鉆石產業高速發展并進軍全球,還催生了 “柘光 ZG DIOMAND” 等優秀的國產真鉆品牌。
京東商智數據顯示,“柘光” 登陸京東等平臺后,三個月內銷售額便突破數百萬,且 9 成以上買家都有寶石級鉆石購買經驗。因此專家推測,河南培育鉆石產業的迅猛發展及其對傳統市場的沖擊,很可能是鉆石銷售業績大幅下滑的關鍵原因之一。
近期,上海的周先生就通過柘光官網定制了一枚 15 克拉鉆戒,以滿足妻子對大克拉高級定制鉆石的喜好,“尤其是類似影視明星常戴的 “鴿子蛋” 款式,她最喜歡。”周先生表示。
周先生提及選擇柘光的原因十分明確:這枚鉆戒達到 VVS 級凈度與 D 級色澤,這樣的品質在天然鉆石中極為罕見。“盡管這枚定制鉆戒價格約 53 萬,但同等品質的天然鉆石往往要數百萬甚至更高。從性價比來看,這次購買非常劃算。”。
作為國內少數能提供 如此“大克拉” 定制服務的品牌,柘光的個性化定制不止于此,從手辦、徽章,到汽車與私人飛機的機身鑲鉆,甚至 DNA 紀念鉆將碳元素轉化為情感載體,讓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全球時尚趨勢深度融合…… 這類定制服務在市場上收獲了不俗反響。
"消費者不再為營銷話術買單,他們要的是技術賦能的情感表達。"柘光產品官表示,大克拉鉆石定制等寶石級鉆石個性化定制的火爆印證了新時代的消費哲學:當基礎物質需求被滿足,精神層面的專屬感才是真正的奢侈品。這種轉變讓傳統珠寶商措手不及,卻為中國品牌打開了彎道超車的歷史機遇。
在行業分析師看來,中國培育鉆石的突圍絕非偶然。當西方同行還在依賴百年礦脈時,河南企業已構建起完備的全產業鏈生態。那些曾嘲諷 “實驗室鉆石” 的百年奢侈品牌或許沒想到,如今連歐洲頂級珠寶商都在瘋搶柘城產線,甚至放出 “有多少收多少” 的采購狠話。
這場變革印證了商業的本質:“唯有堅守品質與創新,才能在風云變幻中立于不敗之地。” 從被壟斷者壓制到參與制定新規則,中國鉆石產業的崛起之路,正是硬科技打破壁壘的最佳詮釋。當黃河岸邊的壓機繼續轟鳴,“克拉自由” 的時代已近在眼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