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免戰牌”即將失效,美財長:別擔心,中國有我們想要的東西!
自5月10日中美日內瓦關稅談判以來,兩國互相給了對方90天的緩和期,如今時間一天天過去,“免戰牌”不到一個月就要面臨到期了。
面對這一局面,很多人的神經都在緊繃著,擔心中美關稅戰會不會再次升級,這兩個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如果再次“拔刀相向”,那么對于全球經濟來說,都必將是一場災難性的事件。
就在各方惴惴不安的時候,近日,美國財長貝森特的一番表態,為可能升級的關稅戰注入了一絲緩和的希望。
據觀察者網消息,貝森特表示,全球市場不必過度擔憂這一日期的到來,中國有美國需要的東西,美國也有中國需要的東西。這顯然是在暗示,關稅休戰期限存在調整空間。
先說說中國有美國需要的東西,近來關注國際局勢的朋友應該知道,貝森特指的大概率就是中國的稀土資源,特別是背后強大的稀土提煉技術。稀土,這種被譽為工業維生素的材料,在軍事、科技和新能源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一架F-35戰斗機需消耗400多公斤的稀土,而一艘核潛艇的稀土用量更高達數噸。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稀土生產國和加工國,不僅儲量占全球三分之一,更掌控著幾百項稀土提煉專利技術,形成了從開采到精煉的完整產業鏈。
今年4月,中國對釤、釓等七類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直接沖擊美國軍工和科技產業。美國通用汽車因為稀土短缺被迫停產電動皮卡,英特爾芯片工廠建設延期,五角大樓更發出直白警告:軍工庫存僅能維持18個月。
在此背景下,中國雖批準了向美國企業發放稀土臨時出口許可,但嚴格限定民用導向,并要求采購方提供物流路徑和使用證明,以防民用轉軍用。中方這種有限開放策略,既維護了國家安全,又通過市場手段引導美方調整對華政策。
另一方面,貝森特所說的美國有中國需要的東西,大概率就是說芯片一類的高科技產品。但問題是,中國并非止步不前,相反,在美西方近些年來的“卡脖子”倒逼之下,中國正加速芯片等高科技產品的自研工作,舉個簡單的例子,美國想盡辦法打壓的華為,如今自產的芯片已經達到全球一流水平,所以貝森特深知,美國這一類的底牌,正逐漸喪失對中國的影響力。
相反,美國對中國的依賴,遠遠超過正常范疇,所以他才會說出那樣一番話,提前為美國之后的妥協打好伏筆。
總而言之,還是那句話,貿易戰沒有贏家,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合作才是破解困局王道。正如我國外交部所言,中美合則兩利,斗則俱傷,只有相向而行,才能為動蕩的世界注入更多確定性。我們希望特朗普政府能有這個基本認知,并為之付諸行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