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廢的爸爸智力低下的媽媽,所有的生活來源都需要仰仗別人施舍,這樣的生活光是想想都讓人不寒而栗。
可就是這樣的天崩開局,卻培養出了另一個“龐眾望”!
如果說龐眾望的人生是天崩開局的話,那么周糠順的童年簡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他出生在湖南的一個有名的貧困縣,打從他有記憶開始他就知道,自己的母親是個患有先天智力障礙的女人,每天只能靠藥物來控制病情。
而為了養活他們一家三口,他的父親便早早出門打工,換取一些微薄的收入。
可惜天不遂人愿,因為一次意外,父親的腿部落下了終身殘疾,從此再也沒辦法干重活,只能靠在村里的保潔工作和撿廢品來勉強糊口。
每月幾百塊的收入,別說是給母親買藥治療了,大多時候就連吃飯都成了問題。
而當溫飽都成最大挑戰的時候,學習就成了一種奢望,許多人家的孩子都會在稍微大一點兒選擇放棄學習,早早出門打工養家。
但周糠順知道,只有好好學習才能真正改變他們一家的狀況,而他的父母也異常開明,從沒在這事兒阻攔過他。
所以打從小學開始,周糠順就一直都是班級里的“三好學生”,即便家徒四壁,桌椅不全,他的學習成績也從沒落下來過。
然而命運抓厄苦命人,就在一家三口的生活勉強步入正軌的時候,10歲的周糠順就被高年級的學生撞傷,患上了腸斷裂和腦震蕩。
高達10萬塊的手術費對于他們這樣的家庭來說,無異于是一筆天文數字。
可是要想活下去,這個手術就非做不可,周糠順或許不怕死,可他怕沒了自己,他的父母會失去活下去希望。
于是躺在病床上的周糠順,忍著劇烈的疼痛,顫抖著寫下了一封求助信。
當這封樸實無華的信件被送到學校后,立刻就引起了全校師生的關注。
他們自發為周糠順進行了捐款,再加上親朋友好的奔走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捐贈,很快便湊齊了10萬塊手術費。
經過長達8小時的手術,周糠順的情況終于有所好轉。
而周糠順的父親周建軍,則在兒子平安之后,便用小本子一筆一劃的記下了所有捐款人的名字和捐贈金額。
他告訴周糠順,這份恩情比天大,要記一輩子,將來一定要找機會還回去。
打從那時候起,周糠順就更加努力學習,因為對于他來說,要想出人頭地,償還好心人的恩情,只有這么一條路可走。
由于周糠順的初中是在縣城,所以打從初中開始,周糠順就借住在了伯父周建輝家。
雖說是借住,可伯父從沒把他當外人,他們包攬了周糠順上學期間的所有費用,給了他一張干凈整潔的書桌,在這里周糠順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
周糠順的伯父只是個開早餐店的普通人,每天天不亮都要起床忙活,可即便再累,伯父都會騎著摩托車送周糠順上學。
他的伯母,也會把好吃的都留給他,事無巨細的照顧著他的飲食起居。
而他的堂姐更是像親姐姐一樣,每天幫他輔導功課,跟他聊天開導心事。
除了家人給予周糠順一家關照以外,村里的鄉親們也沒少照顧他們一家。
他的父親因為腿腳不便干不了重活,所以村里就給他安排了不需要太費力氣的保潔工作,雖說收入不算太多,但至少也算得上是一份穩定的經濟來源。
有了這些作為靠山,周糠順就像是沒有了后顧之憂一樣,學習起來可謂是廢寢忘食。
他沒錢上補習班,就靠著課堂上老師教的知識學習,沒有錢買參考書,那他就反復刷課本上的題,或是去書店站上好幾個小時。
別人聊新手機,談論高級的球鞋和衣服,而他的腦袋里卻只有單詞和數不勝數的公式。
也正是靠著這種近乎“變態”的自律,讓他考出了不低的成績。
周糠順沒有電腦也沒有手機,出成績當天,還是他的同學幫他查了分數告訴他的,642分,南縣一中物理考生第六名,這個成績即便是在競爭激烈的湖南,也足夠他報考非常好的大學。
可對于自己非常耀眼的未來,周糠順并沒有太大的情緒波動。
在他看來,如今的成績并非什么奇跡,只是自己這么多年寒窗苦讀的結果。
填報志愿時,他沒有過多猶豫,就選擇了北京郵電大學,老實說憑借他的成績和全省排名,想要報考一所比它更好的學校是完全可以的,可他卻沒有這么做。
因為對于他來說,這所學校的就業前景比較好,畢業后肯定能找到不錯的工作,只有這樣,他才能更好的改善家庭情況。
有人拿他和河北的龐眾望相比,說他們都是“寒門貴子”。
龐眾望靠撿廢品考上了清華,而周糠順也靠自己考上了北郵,兩人之間都有非常相似的起點。
雖說家庭貧寒,可他們從沒放棄過自己,更沒有放棄自己的家庭,我們知道苦難從來不值得被歌頌,但從苦難當中長出的“倔強之花”,的確值得被記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