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真的是讓一部分國家很難受,比如說韓國。
按照美國的規定,韓國出口至美國的鋼鐵、鋁制品、汽車及核心零部件等商品,都要加征25%至50%的關稅。
這也就意味著,韓國的這幾類東西,統統都在北美地區漲價了,銷路立刻就成了問題。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韓國財政部卻又伸出手,索要四千億美元。
已經拿不出這筆錢的李在明政府,只能更改自己的對華政策。
韓國這4000億美元的缺口是怎么來的?李在明對中國的態度,現在變成了怎樣的呢?
李在明在當選之后,表現出了和前總統尹錫悅不同的氣質。
他在外交上不再一味諂媚美國,而是想用“務實外交”的方式,在中美之間找出一條可以立足的出路。
我國感覺到了他帶來的變化,于是就把“9.3閱兵”的邀請函發到了青瓦臺,但李在明卻沒有立即拒絕。
結果,他的這種態度惹怒了美國,于是就有了鋼鐵、鋁材和汽車零部件出口的高關稅。
鋼鐵業一直是韓國的支柱產業,但是如今卻只能限制產量,以避免產品賣不出去造成浪費。
汽車零配件的高關稅,也造成了很多大訂單被叫停,美方已經發來了“延后交貨”的通知。
如今,韓國供應鏈上的企業都是人心惶惶,誰也不知道未來會怎樣。
制造業主管們沒有辦法,只能涌向政府部門和智囊機構,希望能找到應對之策。
有人表示,受關稅影響的訂單比例,在短時間內就攀升到了20%以上,企業的資金鏈開始變得危險。
而大量的中小供應商本就十分脆弱,此次面臨如此嚴重的沖擊,極有可能會關門大吉。
如果鋼鐵、汽車等支柱產業出現問題,那韓國的失業率自然會大幅上升,國內的消費需求和地方財政收入,也會同步出現波動。
在這種恐慌之下,韓國的經濟部門也迅速組織了多次緊急會議,想要尋找應對方案。
不過,擺在他們面前的辦法也不多,只有三個:
第一,通過出售外資控股的國有企業來彌補經濟損失,不過這是放棄未來的飲鴆止渴。
第二,和中國學習,和美國硬剛,以逼迫他們降低關稅。只是這種方法,韓國未必敢用。
第三,轉向中國市場尋求幫助,但是這卻會引來美國人的報復。
這對剛上任的李在明而言,這種左右為難的局面,是他上任以來遇到的第一個重大挑戰。
他在競選時,已經承諾要啟動一系列經濟復蘇計劃,其中包括加大對創新產業的投入、工業補貼的提高、貸款利率的降低等等。
但是在如今,他還沒來得及建立起經濟緩沖機制,美國的關稅戰就來了。
如果美國的行為,真的造成了企業的破產潮,讓失業率大幅上升,那么也就意味著他們承諾會全面落空,他的民眾支持率,也必然會受到影響。
如何在短時間內,為韓國經濟找到一個強有力的緩沖,以避免他們成為大國博弈的犧牲品呢?
有人可能會說,韓國可以學美國發國債。
但是韓國不是美國,不會有人給他們開出空頭支票掏錢。
韓國財政部曾經測算過,如果要落實李在明的所有競選承諾,資金的缺口將至少在1500億美元以上。
此外,如果還要同時維持韓國高昂的社會保障,那么李在明還需要再籌集數千億美元的資金。
兩筆錢加起來,一共是大約4000億美元的缺口,這一數字已經相當于韓國年度GDP的20%了。
更棘手的是,這4000億美元不能像常規預算那樣,可以分年度安排,而是必須在3至6個月內就發放出去,否則就沒什么用了。
如果在三個月內,韓國政府不能解決中小企業的訂單問題,那么之后即使再有什么刺激計劃,也將變成空中樓閣。
經過權衡,李在明現在疑似開始采用“對華務實式救急戰略”了,也就是轉向中國尋求解決經濟問題的方法。
而他這樣做,就需要韓國政府配合自己做好三個工作:打通市場通道、提供財政支持、開展外交協調。
現在,韓國貿易部已經率先行動起來,建立了“中韓出口快速審理平臺”,以提高通關效率。
據說,電子、汽車零配件等核心產業的出口申請,在三天內即可完成審批。
這個平臺建立后效果非常好,已經有不少企業收到了中國的意向訂單。
這些訂單,可以為韓國經濟的那4000億美元的缺口,提供一個不算太短的緩沖期。
所以現在的韓國,企業可以按時發放員工工資,閑置的機器重新啟動運轉,市場信心也出現回升跡象。
同時,韓國財政部也聯合了銀行和本國的金融監管機構,設立了“中韓經濟互聯基金”。
由于是以政府信用為背書的,這個基金很好地吸納了民間資本的參與,光是第一期就籌集到300億美元。
這筆錢將主要用于支持出口企業運營、穩定供應鏈體系,并為中韓合作項目的開展提供擔保。
而在外交協調方面,現在李在明政府也行動了起來。
他們的官方媒體,最近集中發布了一篇關于“務實外交”的解讀文章。
只不過他們文章的意思特別奇怪,那就是強調與中國的合作僅僅是在經濟方面,而并非是他們的外交立場發生了轉變。
文章中還提到,韓國將繼續保持與美國的戰略同盟關系,不會動搖。
這種表態雖然十分古怪,卻得到了不少網友的認可。
他們認為,韓國人這種“打著左轉向燈往右轉”的行為,總比同時得罪兩個大國要明智。
那么,中國要如何應對這一情況呢?
我們的外交和經濟部門已經給出回應,表示歡迎韓國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并愿意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很顯然,我們并沒有因為“9.3閱兵”的邀請被拒絕而怨恨韓國。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我們有足夠的容人之量。
如今,在中韓三項舉措的共同發力之下,韓國的經濟已經出現了回穩的跡象,失業率的預期也保住了。
雖然那4000億美元的缺口依然存在,但經濟基本盤已經穩定了,這就讓韓國以及李在明看到了希望。
然而,很多人又發出了新的疑問:這樣的情況能夠持續多久?美國能允許韓國與中國的合作日益緊密嗎?
美國對此,已經給出了一個讓人擔心的回答:他們覺得,自己與韓國的戰略同盟關系仍然是穩定的,但如果在中韓合作中,觸及了芯片或者軍事這些敏感領域,那美國也必將有所回應。
他們的這些言論表明,美國確實是對韓國的行為很不高興,只不過暫時不會動手。
但是明天會怎樣,誰也說不好。對李在明來說,自己的國家被夾在中美兩個大國之間,自然十分的難受。
他們需要美國來維護國家的安全,但是卻又不得不依靠中國來發展經濟,真是里外不是人。
不過幸運的是,中國不是美國那樣蠻橫的國家。
我們充分理解韓國的難處,并且已經決定,即使他們依然站隊美國,也會幫他們一把。
中國商務部最近表示,將增加對韓國產品的采購量,并且提議在綠色能源方面開展合作,當然,高端技術領域我們還不打算與他們合作。
對韓國而言,中方的態度,已經傳遞出了積極的信號,剩下就看他們如何回應了。
李在明是否能夠抵擋住韓國“排華”的浪潮,真正為了國家的經濟利益去搏一把呢?我們現在都在等待答案。
參考資料:
1、美宣布將對韓征收25%關稅,韓政府面臨挑戰——北晚在線2025-07-08 13:32
2、特朗普宣布將對韓國征收25%關稅,韓政府召開緊急對策會——光明網2025-07-08 09:4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