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國產車”三字幾乎與技術平庸畫上等號。合資品牌的光環與豪華品牌的溢價,筑起了難以逾越的利潤高墻。新能源時代曙光初現,自主品牌銷量逆襲令人振奮,可77家中國車企利潤之和竟難敵一家豐田的現實,如冷水澆頭,瞬間冷卻了所有的樂觀情緒。
數據背后是殘酷邏輯:無休止的價格血戰將行業拖入零和深淵,而核心部件技術命脈受制于人,利潤大頭被上游國際巨頭無聲攫取。行業深陷“增收不增利”的怪圈,最終傳導為研發的萎縮與創新的窒息——沒有利潤滋養的土壤,技術之花注定枯萎。
當眾人深陷內卷泥潭,蔚來卻選擇了一條少有人走的荊棘路——向“技術無人區”發起孤獨遠征。當“國產自研芯片”、“線控轉向”、“全棧操作系統”這些曾專屬于國際巨頭的技術名詞,首次與一家中國品牌緊密相連,蔚來正以驚人的戰略定力,為中國汽車填補一片又一片技術荒原。李斌深知,在這條“從0到1”的拓荒路上,只有燃燒資金、人力與時間的“笨功夫”,才能硬生生鑿開技術壁壘。
蔚來的每一步都重若千鈞:早期自研投入如無底洞,市場質疑如影隨形。然
其可貴在于,縱使前路晦暗,仍以“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孤勇,在那些決定未來高度的核心技術領域默默耕耘。這種“敢為天下先”的拓荒精神,恰恰是中國汽車產業打破低端鎖定、沖擊價值鏈頂峰的稀缺品質。央視獨贊蔚來,也正是如此!為中國汽車行業打下技術底座,為中國車規芯片產業爭奪技術話語權!
蔚來也真正證明了,中國車企并非只能蜷縮在產業鏈下游爭食殘羹。當技術無人區被勇敢者點亮,中國汽車才有望在核心技術的高地上插上自己的旗幟,真正贏得全球市場的敬畏與那份遲來的、豐厚的“技術溢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