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生活中,如果衣服兜里有紙,洗完衣服晾干后紙張就會變得皺巴巴的,但如果兜里放的是紙幣,曬干后的紙幣依舊能保持平平整整、恢復如初。
按理說它們都是“紙”,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區別呢?
我們平時用的普通紙,主要原料是各種纖維,如木材、蘆葦這些植物經過加工,將其中的纖維分離出來,再經過一系列復雜的工序,最后制成紙張。
這些植物纖維在造紙過程中,彼此之間會相互交織與擠壓,從而形成紙張的基本形態。
當紙張遇到水的時候,水會鉆進這些纖維中間,使得纖維吸收水分而膨脹,變成了最初的紙漿狀態。
由于突然吸水,使得紙張表面張力變小,原本植物纖維的緊密排列被破壞,并且不同位置的纖維吸水程度還不太一樣,所以紙張各個部分的膨脹程度就有差異,形成了皺巴巴的狀態。
等水慢慢蒸發掉,纖維又開始收縮,但由于之前膨脹不均,收縮的時候也沒辦法恢復到原來整齊的狀態,于是紙張就變得皺皺巴巴,再也不平整了。
紙幣這邊情況就完全不同,紙幣可不是用普通的植物纖維做的,它的主要原料是棉花,準確地說,是經過處理的棉短絨,而棉質材料本身就相較于普通植物纖維更加堅韌、耐用。
并且在制造紙幣時的工藝也相當講究,棉花纖維都要經過精細篩選和處理,去除雜質,保證其質量均勻。
然后,通過特殊的造紙工藝,將它們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非常穩定的致密網狀結構,這種結構不僅強度高,而且抗撕裂和耐折疊性能也很強,對水分的敏感度比較低。
另外,紙幣在制作過程中還會添加一些如“濕強劑”等特殊的化學物質,并采用表面施膠技術來阻隔水分,能有效減少濕水潤脹和紙張變形。
當紙幣接觸到水時,雖然也會吸收一部分水分,但它不會像普通紙張那樣出現大幅度的膨脹和收縮不均勻的情況。
所以,即使水分完全蒸發后,紙幣依然能夠保持原有的平整度和挺度。
還有,紙幣的印刷也會對此造成影響。
紙幣上那些精美的圖案和文字,都是通過高精度的印刷技術印上去的,在印刷過程中,油墨與紙張完美融合,進一步加固了紙張的結構,能保證長期不掉色。
就好比給紙幣套上了一層堅固的“鎧甲”,讓它在面對水的“侵襲”時,更能保持自身的完整性。
因此,紙幣相對于普通紙張來說更加耐用,雖然我們平時稱呼的是“紙幣”,但它壓根就不是紙做的,自然表現出來的特性就跟紙不一樣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