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交所官網,7月18日,江蘇朗信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朗信電氣”)IPO進入問詢階段。北交所拋出11個問題,直指其控制權穩定性、是否獨立于控股股東、毛利率增長合理性、募投項目必要性等核心問題。
朗信電氣此次沖擊北交所,最大爭議點之一即其實際控制人認定問題。北交所指出,公司第一大股東銀輪股份持股40.67%為公司控股股東,其董事長徐小敏為實際控制人,而徐小敏之子徐錚錚控制的天臺銀信持股5.34%,為銀輪股份員工持股平臺,卻未被認定為一致行動人。監管要求說明實際控制人認定是否準確,該安排是否意在規避監管,是否存在股權代持、抽屜協議或其他特殊利益安排。
更關鍵的是,公司曾存在股份代持行為,卻未簽署代持協議。此外,2024年12月定向發行中,銀輪股份與七位股東簽署特殊投資條款,目前是否徹底解除、是否存在潛在糾紛,仍需公司進一步說明。
朗信電氣與銀輪股份子公司上海銀輪、TDI存在同業競爭情形,與銀輪股份及其關聯企業存在供應商、客戶重疊。2022至2024年(以下簡稱“報告期”),公司關聯銷售金額分別為2.27億元、3.17億元和3.51億元,占營收比例一度高達33.36%。
北交所要求說明關聯交易價格的公允性,是否存在對發行人或關聯方的利益輸送,說明公司同時存在關聯采購和銷售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讓渡商業機會等利益輸送行為。說明公司在業務拓展、訂單獲取、產品研發等方面是否對銀輪股份及其關聯企業存在重大依賴,是否存在聯合或相互協助獲取訂單、單方或相互讓渡商業機會的情形,在客戶拓展或訂單獲取時是否存在利益沖突的情形,并質疑其是否具備獨立面向市場的持續經營能力。
報告期內,朗信電氣營收分別為6.68億元、10.31億元和13.01億元,凈利潤亦持續增長,但交易所對其財務真實性提出多項質疑。
北交所要求公司結合在手訂單及預計收入可實現情況、議價能力、主要客戶調價策略、2025年第一季度利潤同比下滑等,量化分析說明“年降”對公司經營業績的影響,期后業績下滑風險及應對措施。
報告期內,公司毛利率分別為16.74%、17.73%、18.68%,低于同行業平均水平,變動趨勢與同行業平均水平存在差異。其中,電子水泵業務毛利率由正轉負,2024年竟為-44.47%,合理性存疑。朗信電氣因此被要求說明是否存在被下游客戶擠壓毛利的情形,價格傳導機制是否有效,毛利率是否存在下降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朗信電氣應收賬款飆升,報告期各期末,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3.23億元、4.3億元和6.87億元,2024年末應收賬款占營收比例升至52.78%,1至2年賬齡應收款持續增加。北交所要求具體說明報告期內應收賬款余額變動較大的原因及合理性,說明2024年1至2年應收賬款的客戶資信情況、是否逾期、是否與公司存在訴訟。
報告期內公司廢料銷售收入分別為1755萬元、2255萬元和2857萬元。北交所質疑其廢料銷售合規性,要求說明是否存在通過銷售廢料調節經營業績,是否存在其他利益安排。
此外,朗信電氣存在資金拆借、轉貸、無票報銷、票據使用不規范和會計差錯更正等財務內控不規范情形,雖已整改,但仍需說明整改措施、整改效果等。
朗信電氣擬募資5億元,用于蕪湖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系統部件項目(一期)、熱管理電驅動零部件擴產項目、研發中心建設及補充流動資金。
北交所要求結合存量客戶需求和在手訂單、新客戶開拓情況、下游需求變動情況、同行業產能投建趨勢等,說明募投項目的必要性、合理性、新增產能消化風險,說明本次募集資金投入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的必要性、合理性、可行性,說明公司是否具備有效使用募集資金的能力,是否存在募集資金閑置風險。
另外,在勞動用工合規性、生產經營合規性、信息披露準確性方面,朗信電氣也被要求說明相關事項。
來源:讀創財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