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時,雖然生活條件都不是很好,但那時的孩子卻不乏快樂,因為我們接觸自然的機會更多。在那個年代, 我們都是在田地、胡同里面奔跑著長大的,那時很多的昆蟲就成了我們不可多得的“玩具”。
捉蝴蝶、撲蜻蜓、白天沾截留、晚上捉截留猴、抓螞蚱、斗土蚱、玩金殼郎......,兒時的記憶是鮮活有趣的,那些不論是丑的、俊的,有益的,或是有害的,都給我們留下許多故事,陪伴了我們童年的快樂時光。
如今,由于莊稼、樹林都打農藥,我們童年時很多熟悉的昆蟲,已經很少見到了。搜集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小昆蟲,讓我們一起尋找童年的快樂回憶吧~
吊死鬼
“吊死鬼”,學名尺蠖,指尺蠖蛾的幼蟲,這種掛在槐樹上的蟲子,長得挺惡心的,行動時身體一屈一伸地前進,它們時常會吐絲把自己懸掛在空中,我們都叫它“吊死鬼”。一不小心,就會落在行人身上。
“吊死鬼”是個害蟲,專啃噬樹葉,導致樹葉千瘡百孔,對樹林危害性較大。我們小時候經常抓它,一般都是回家喂雞和喂鳥,后來聽說它的蟲繭還是一種上等的中藥材。
吧唧毛子
吧唧毛子,學名刺毛蟲(刺蛾的幼蟲),這種翠綠色的蟲子很常見。幼蟲全身長滿帶有毒性的剛毛,內含毒液,一旦不小心被它吧到,受傷部位會很快發炎,腫脹,奇癢難忍,并伴隨著一陣陣的疼痛,估計大部分朋友都會有這個童年的陰影。
上學的時候,吧唧毛子特別多,有時候下課坐在學校的臺階上,都會不覺間被它“吧”一下,同學經常有被吧唧毛子“吧”著大腿部位,我們就一起起哄,“XXX被吧唧毛子吧著腚了......”,但說不準沒多久,這種又癢又痛的感覺就會讓你中招,所以那時很多同學對它都是又恨又怕。
吧唧毛子也是啃食樹葉的主要害蟲,在果樹、槐樹及多種花卉植物上很常見。
金殼郎
那時的男孩子沒有不喜歡捉“金殼郎”玩的,“金殼郎”,就是人們說的“金龜子”,這種招人喜歡的蟲子其實也是個大害蟲,專門禍害果樹。
金殼郎爬的慢,比較容易捉,也很好玩兒。小巧玲瓏的金殼郎,綠色的外殼閃爍著金光。那時抓到一只金殼郎,用一根線沿著它的脖子拴上,嗡嗡的在你身邊飛舞,這應該是無數人童年的樂趣。
屎殼郎
屎殼郎,黑乎乎的模樣令人生厭,還偏愛滾糞球,有分不清的同學抓到后,就會被其他同學笑話,屎殼郎可是沒有人喜歡的。
屎殼郎,是蜣螂的俗稱,主要以動物糞便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稱號,它用糞便作為食物和筑巢的原料。相比起金殼郎,人家“屎殼郎”可真算得上一個“好蟲子”。它不為害樹木莊稼,而且把糞便運送到地下,也使得土地變的更為肥沃,對維持生態平衡、保護環境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花大姐
瓢蟲是一類體色鮮艷的小型甲蟲,常具有紅、黃或黑色斑點,因體型象葫蘆瓢而得名。它的種類也有多種,分為二星、三星、五星、七星等多種,以七星瓢蟲居多,其外殼也就是翅膀上有七個圓點有點像七個星星一樣。瓢蟲也因為漂亮的外表,而被北方人稱為“花大姐”。
“花大姐”是食肉動物,落到人的皮膚上也會咬,令人感覺有點疼,但瓢蟲沒有毒,是無害的,即使被它叮咬了也不會對人體造成大的傷害。
瓢蟲有害蟲也有益蟲,益蟲以蚜蟲、粉虱、介殼蟲、葉螨等為食,是重要的天敵昆蟲。十一星瓢蟲和二十八星瓢蟲屬于害蟲,它們的區別就是鞘翅上生有密密麻麻細絨毛,而益蟲鞘翅的表面則是細膩光滑。
天牛
天牛不是什么牛,也不什么家禽,而是一種小昆蟲。黑底白點的天牛,喜歡趴在樹上。鋒利的嘴巴,威武霸氣的長須,頗有些齊天大圣孫悟空的味道。
小時候我們也經常抓來玩耍,把兩只天牛放在一個小瓶里,跟“斗土蚱”似的看它們互相拼殺,也很是過癮。不過要小心別被它咬著,天牛咬起人來也非常痛。它的唾液含有微量毒素,會引起陣痛,小時候不少小伙伴被它咬過。
天牛是鞘翅目葉甲總科天牛科昆蟲的總稱,因被譽為力大如牛,又會飛翔,所以人們叫它“天牛”。它們以植物為食,對樹木有較強的破壞力,因此被認為是木材害蟲之一。雖然是害蟲,但天牛也有一些好處,那就是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近些年還有人把它當作食物來加工。
臭大姐
“臭大姐”,就是常說的“放屁蟲”,它的學名叫椿象。因體后有一個臭腺開口,遇到敵人時就放出臭氣,俗稱“放屁蟲”。它的體型較為寬大,有翅膀可以飛,但飛不高也飛不遠。
“臭大姐”釋放的氣味主要是為了防御天敵,而不是為了攻擊或傷害其他生物。所以當你觸碰到它的時候,它就會釋放一種十分惡心的氣味,借此自衛逃生,這使它“臭名遠揚”。不過這種氣味雖然難聞,但對人體是無害的。
“臭大姐”體內含有一種很香的蟲油,入藥后又名“九香蟲”。近些年和天牛一樣,除了藥用價值之外,也成了盤中之物了。
大操
綠色的大頭蜻蜓,我們叫“大操”,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字,反正臺東一帶一直這么叫下來的。
小時候下完雨,馬路上會飛出來很多,最好找個掃大街的那種掃帚,能撲不少,撲到一只,用嘴夾著,再繼續撲。“大操”比一般的蜻蜓體型大出不少,頭胸濃綠色,腹部有黑色的環紋,尾部兩側有革質的小圓片。小時候誰抓到一只“大操”,都會和小伙伴炫耀一下。它也確實有些兇猛,飛動時扇動巨大的翅膀會發出嚓嚓的響,把它放到屋子里,會對著窗玻璃一次次的猛撞。
除“大操”外,還有一種藍黑色的蜻蜓,人們叫它“老黑”,但很少見。
不過蜻蜓確實是益蟲,專門用來吃蚊子、蒼蠅和其它小昆蟲,據說“大操”一天能吃掉二千只左右的蚜蟲等小飛蟲。近些年蜻蜓少了,蚊子確實多了。
好多年沒看到“大操”了,會不會也成了瀕危動物了?
土蚱
土蚱,學名就是蟋蟀,別稱還有促織、蛐蛐兒、蟋蟀欸、蟀子、蜻蛚等,是直翅目昆蟲的一科,嚙食植物莖葉、種實和根部,是農業害蟲。全國各地別稱也有不少,好像叫“土蚱”的除了青島,其他地方也不多見。
土蚱,可以說是所有男孩子喜歡的昆蟲,小時候,抓土蚱、養土蚱、斗土蚱,幾乎沒有不玩的。土蚱一般在墻角邊或干燥的巖縫大石板下,廢棄的房子,人跡罕到之處,就常會發現有體質強健、個大頸大的好土蚱,往往戰斗力最強。當年萬國公墓沒拆毀之前,很多老青島就爬到那里邊去抓土蚱。
童年時,到了夏秋季,小伙伴必定是人手一個或好幾個罐頭筒,聚在一起除了互相探討養土蚱的經驗,就是“戰斗”,將兩只土蚱放進密封的小桶或罐子里,先用草須進行挑撥,激起它的斗性,讓雙方互相撕咬。贏了的土蚱,還會耀武揚威的亮出翅膀昂首長鳴。斗土蚱的也一樣,獲勝方得意洋洋,失敗的一方則趕緊再去抓更強壯的土蚱,再回來戰斗。
土蚱,曾是當年田間地頭里最常見的一種昆蟲,現在竟然也很少見了。
螞蚱
螞蚱,蝗蟲的俗稱,也可以說是蝗蟲的一種,體色主要有綠色和褐色,這也是它生活環境的保護色。螞蚱是一種害蟲,對農作物危害極大。
螞蚱是植食性昆蟲,咀嚼式口器,觸角好像短鞭,擁有強而有力的后腿,可以用后腿一下子跳出比身體長數十倍的距離,利用彈跳來避開天敵。
記得小時候,沒到夏天,我們一群孩子就會跑到山間野地里捉螞蚱。
螞蚱、蚱蜢、蝗蟲,雖然都是一個品種,但也是有所不同的,好多年依然還有很多人分不清。
螞蚱和蚱蜢都是屬于昆蟲綱、直翅目的動物,都屬于蝗科,統稱蝗蟲,但不同種別。螞蚱的身體相對較大,身長通常在1-3寸之間,頭是圓的,只有2片口器。而蚱蜢的身體相對較小,身長通常為1-2厘米,頭是尖的,有4片湯勺狀的口器。蚱蜢和螞蚱的翅膀顏色也有所不同,蚱蜢的翅膀顏色通常呈現褐色,與身軀分離,而蚱蜢的前部翅膀呈現淺粉色,后部翅膀呈現淺藍色,蚱蜢的翅膀在不張開時,會貼在身體上面。
刀螂
刀螂,就是螳螂,是一種無脊椎動物,屬于肉食性昆蟲。它的前腿很發達,好像鐮刀一樣,看上去很是威風。刀螂的頭呈三角形,觸角呈絲狀。當遭到敵人的攻擊時,那對細長的觸角就會機敏地向上豎起,做出隨時準備迎戰的姿態。
螳螂可是絕對的益蟲,它喜歡單獨行動,捕捉對象基本都是害蟲,凡是昆蟲中的小型種類都可被刀螂捕食,尤以蠅、蚊蝗、蛾蝶類的卵、幼蟲、裸露的蛹、成蟲都是它的獵捕物,甚至蝗蟲等大型昆蟲也是它們的捕食對象,螳螂是農業害蟲的重要天敵。
小時候我們都喜歡抓刀螂,那時候不但多,也很好抓,因為大人們告訴這是益蟲,所以我們一般都不會去禍害它,抓回來也是放到院子里的花草上,或是水缸邊上,這樣或許蚊子會少一些。
草鞋底
“草鞋底”,也是我們小時候常見的,它的長相和蜈蚣有點相似,但是沒有蜈蚣大。因為有些像草鞋的底子,所以山東一帶多叫它“草鞋底”。
“草鞋底”的學名叫蚰蜒,它和蜘蛛一樣并不屬于昆蟲,它是百足蟲的一種類型,是節肢動物,色黃褐,有細長的腳十五對。“草鞋底”多在夏秋季節活動,白天在腐葉、朽木中休息,到了晚上才出來覓食,爬行速度較快,常棲居房屋內外陰暗潮濕處,爬行于墻壁、蚊帳、家具、床下,捕食小蟲,有益農事。
這種讓人生厭的蟲子竟然可以算得上一種益蟲。不過,“草鞋底”能分泌毒液,觸及人體皮膚后可致局部皰疹,令人刺痛難受,小時候很多小伙伴被它咬過。所以一般見到它,都會一腳踩死。“草鞋底”看著讓人害怕,其實較為膽小,你不主動去動它,他一般不會咬人的。而且性溫味辛,破積解毒,也是一味好藥材。
夾板
“夾板”,它的學名叫蠼螋(qúsōu),是一種昆蟲綱革翅目的雜食性昆蟲。以前屋里屋外,潮濕的地方,灌木叢、樹葉上,很容易看到“夾板”。它被稱為“蟑螂的克星”,因為經常會出現在衛生間和廚房等潮濕環境中捕食蟑螂。
剛開始遇到這種尾部上長著一雙剪刀手的“夾板”,難免會被嚇一跳,生怕不小心被它夾到。其實,“夾板”的鉗狀尾巴是沒有毒性的,只是它防御和捕食的武器,當遇到危險時,它會彎曲自己的腹部,讓它的尾鉗豎立起來以嚇退“敵人”。另外,夾板腹部的腺褶還能分泌特殊的臭氣,用以驅敵。 如果沒有得逞,那它下一步的動作就是裝死了。
記得小時候害怕這種蟲子,一些大人嚇唬我們,夜半三更時分,“夾板”會趁大人睡著的時候,悄悄爬進小孩子的耳朵里,最后吃掉大腦,而且很多人都這么說,簡直就成了陰影了。
小時候不懂事,一幫小伙伴抓到“夾板”后,就會把它的腚掐去,插上根火柴棍或是小木桿,看著它在面前跑,我們叫“拉大車”,估計沒玩過的老青島人不多吧,現在想想真挺殘忍的。
捉螢火蟲、抓豆蟲、玩西瓜蟲、逗土鱉、養乖乖(蟈蟈),看蜘蛛結網,看蜜蜂采蜜,看螞蟻搬家.....
那些童年里隨處可見的昆蟲,讓孩子們不知道什么是害怕,它們曾經陪伴了幾代人的特殊快樂。
如今隨著城市化的發展,真的很少見到了。它們或被農藥毒死,就是被人類抓到吃掉,導致數量越來越少。估計那些昆蟲自古以來煉出了各種對付天敵的辦法,豈不知,最大的天敵反而是人類~
那些漸行漸遠的小昆蟲,勾起您多少童年的回憶?您童年的時候,還喜歡玩什么小昆蟲嗎?
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公眾號、青島城市記憶頭條號編輯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