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23日凌晨,上海長江下游的夜空被炮火撕裂。日軍第三、第十一師團在31艘戰艦與4艘航母的掩護下,如鋼鐵巨獸般撲向長江南岸。這場代號"八一三"的淞滬會戰,正以慘烈至極的羅店爭奪戰,書寫著中國抗戰史上最悲壯的一頁。
日本上海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的作戰地圖上,羅店鎮被朱筆重重圈畫,這個滬太公路樞紐既是蘇滬咽喉,更是切斷京滬鐵路的致命鎖鑰。凌晨3時,第十一師團1萬余人從川沙獅子營登陸,第三師團同時突襲吳淞口張華浜。中國守軍第十五集團軍尚未完成布防,僅以561人死守川沙口。當日本海軍重炮將川沙鎮化為焦土時,中國警察隊仍在用漢陽造與日軍坦克對射。
張治中將軍的指揮部里,參謀們攤開作戰地圖:"左翼羅店若失,嘉定、南翔門戶洞開。"此刻,距羅店僅20公里的劉和鼎第56師仍在行軍途中。歷史在此刻顯出殘酷的偶然性:若這支部隊提前6小時抵達,淞滬戰局或將改寫。
8月24日拂曉,第十一師66團頂著日軍艦炮轟擊沖入羅店。士兵們用集束手榴彈炸毀日軍坦克履帶,以血肉之軀填補彈坑。營長韓應斌在指揮所被擊穿三處后仍高呼:"守住十字街!"這位黃埔出身的將領最終倒在彈雨中,其遺體始終未被日軍發現。
日軍戰報承認:"中國軍隊以近乎自殺的方式反撲。"在羅店西南的月浦,第六十七師201旅蔡炳炎少將親率敢死隊突襲日軍炮兵陣地。當日軍坦克碾過他身軀時,這位留日歸來的將領仍緊握手槍射擊。至27日,中國守軍陣亡軍官已達24人,平均每個連隊僅存30余人。
9月5日,日軍第十一師團天谷支隊攜30輛坦克西進。羅店鎮內,姚子青營的500名官兵在斷壁殘垣間構筑最后防線。當日軍用火焰噴射器焚燒民房時,中校營長姚子青在電話中向師部報告:"金家巷陣地尚存,官兵決死不退!"
歷史鏡頭定格在9月7日的晨霧中:20余名中國軍人退守鎮東關帝廟。日軍架起重機槍掃射時,姚子青躍出戰壕高喊:"中國不會亡!"這聲吶喊穿透硝煙,成為淞滬會戰最悲愴的絕唱。當日,寶山縣城17名警察在彈盡后,用石塊與日軍搏斗至全員陣亡。
羅店爭奪戰持續37天,中國軍隊投入18個團輪番作戰,傷亡逾3萬人。日軍戰史稱此役為"血肉磨坊",其慘烈程度遠超凡爾登絞肉機。第十八軍軍長羅卓英戰后巡視戰場,發現陣地上"每一寸土地都滲著鮮血,每塊磚石都嵌著彈片"。
2014年,姚子清營長被列入首批著名抗日英烈名錄。在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那封陳誠手令的復制品靜靜陳列:"羅店不準住一兵一卒。"這六個字背后,是無數中國軍人用生命踐行的誓言。
當夕陽染紅羅店殘破的城墻,江面上仍有貨輪鳴笛而過。那些沉眠于此的英靈或許不曾看見:今日的滬太公路上車流如織,但每個經過羅店的中國人,都會在心中為那段血色歲月默哀三分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