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團大戰中八路軍正在破壞敵人占據的正太鐵路
隨著抗戰進入相持階段,日軍開始回師華北,華北各敵后抗日根據地壓力增大,逐漸進入困難時期。但晉察冀軍民在敵后極端殘酷的環境下,面對兇殘的日本侵略者,毫不畏懼,用血肉之軀筑起一道道堅不可摧的防線。從太行山麓到冀中平原,都成為抗日殺敵的戰場。據統計,自1937年至1945年,僅晉察冀邊區抗日軍民就與日偽軍作戰3.2萬余次,粉碎千人以上“掃蕩”110余次,消滅敵軍35.1萬余人。陳莊殲滅戰、黃土嶺伏擊戰、百團大戰……這些戰斗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抗戰必勝的信心。
“模范的殲滅戰”
1939年春,日本華北方面軍炮制出了“治安肅正計劃”,對華北抗日根據地展開瘋狂“掃蕩”,企圖消滅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抗日力量。9月下旬,日軍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發動“秋季大討伐”作戰,日軍獨立混成第8旅團第31大隊及偽軍1500余人向西進犯晉察冀邊區南部重鎮陳莊,其指揮官就是有“牛刀子將軍之稱”的旅團長水原義重,當時的陳莊駐有晉察冀邊區政府、抗大二分校、八路軍120師供給處等機關、學校,可謂是敵人的心腹大患。水原義重妄想用所謂“山地討伐的牛刀子新戰術”摧毀晉察冀邊區指揮機關。
第120師師長賀龍、政治委員關向應和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獲得日軍行動的情報后,果斷決策:以少數兵力節節抗擊,誘敵深入,然后集中優勢兵力在運動中圍殲進犯日軍。9月25日,日軍沿著靈壽至陳莊的大道行進,占領了靈壽與陳莊之間的要點慈峪。此時,駐守陳莊的八路軍120師已為這支日軍精心布下天羅地網。26日拂曉,狡詐的水原義重沒有直接硬拼,而是采取正面佯攻戰術,試探性進攻。在南北伍河及東西白頭山地區遭到第719團和第5團阻擊后,日軍于當日午后退回慈峪,并偽裝向靈壽撤退。27日拂曉前,日偽軍除留部分兵力據守慈峪外,主力1100余人在谷見指揮下輕裝急進,秘密奔襲并占領陳莊。陳莊此時已空無一人,惱羞成怒的日軍焚燒了村中房屋。
賀龍、關向應和聶榮臻等人分析,日軍孤軍深入,增援和補給困難,必將迅速撤離且不沿原路返回,于是立即調整部署:第719團、第358旅第4團負責曲陽、行唐方向的警戒;第358旅第716團,獨立第1旅第2團、獨立第1支隊,在磁河兩岸設伏,等待時機殲滅進犯之敵;獨立第1旅第2團等部兵力,進至長峪,堅決堵截企圖從原路返回的敵人。
9月28日8時左右,日軍以一部向七祖院、大莊佯攻,主力在陳莊附近過河,企圖借助蘆葦叢林遮蔽,沿磁河南岸魯柏山腳向東撤離。慈峪方面的敵人沿磁河北進,敵人的行動正中我軍下懷,朝著東南方向一步步鉆進我們布置好的“口袋”。
10時左右,敵人全部進入馮溝里、破門口地區。獨立第1支隊、第716團、第2團突然發起猛烈攻擊,日偽軍企圖奪路東逃。14時,第4團奉命趕至石嘴,占領破門口以東陣地,堵住日偽軍退路,使其四面被圍。戰至23時,日偽軍被全部壓縮于馮溝里、破門口兩個村寨。被圍日偽軍發出告急信號,靈壽、慈峪日軍800余人在水原率領下前來增援,但在白頭山地區遭到第719團堅決阻擊。增援日軍雖多次組織攻擊,但均未取得突破。日軍派出飛機企圖用傘兵救援,但遭到我軍猛烈射擊,不得不飛走。29日,殘存的日軍二三百人被壓縮在魯柏山主峰,18時,我軍發起總攻,敵人大部就地被殲,只有十幾個漏網之魚企圖逃走,也被我游擊隊和民兵俘獲。
9月30日,歷經六天五夜的陳莊之戰勝利結束,共斃傷俘日偽軍1380余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藥,水原旅團幾乎全軍覆滅,指揮官谷見被擊斃,旅團長水原義重負傷逃走。陳莊殲滅戰是抗戰時期共產黨領導的在河北省一次性殲敵最多、規模最大的殲滅戰,創造了山地殲滅戰的典范,被稱為“模范的殲滅戰”。
擊斃“名將之花”
1939年10月25日,日軍調集第110師團和獨立第八、第三混成旅團及第26師團和獨立第二混成旅團等部,共2萬余兵力,對晉察冀邊區發動冬季大“掃蕩”。晉察冀軍區軍民在120師主力一部配合下,展開反“掃蕩”戰斗。
10月30日,日軍辻村憲吉大佐率1000多名日偽軍從淶源出發,準備“掃蕩”晉察冀第一軍分區。在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和120師師長賀龍支持下,一軍分區司令員楊成武指揮部隊在淶源縣東南雁宿崖設伏,殲滅了500多名日偽軍。楊成武十分了解敵人遭殲滅必報復的特點,于是命一分區做好準備,迎戰敵人。
11月4日凌晨,楊成武收到緊急情報:日本華北方面軍駐蒙軍獨立混成第二旅團旅團長阿部規秀,率1500人向雁宿崖前來復仇,阿部規秀被譽為日軍中的“山地戰專家”。
11月6日,阿部規秀率部抵達河北淶源、易縣交界處的黃土嶺。黃土嶺地形獨特,山谷蜿蜒,山巒起伏,形似一條長口袋,是理想的伏擊戰場。早已勘察過地形的楊成武在此設下伏兵,并采取了“誘敵入甕、據險伏擊、牽制增援”戰術,在誘敵過程中,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3支隊隊長曾雍雅率部以游擊戰戰術,頻繁襲擾日軍,時而佯裝潰退,時而主動出擊,使敵人陷入“欲戰不能、欲罷不能”的困境,出色地完成誘敵任務。
11月7日清晨,阿部規秀擔心遭遇伏擊,冒雨向上莊子、寨頭方向偵察前進,試圖繞道返回淶源。但日軍行進路線兩側的高地上,晉察冀第1軍分區和第3軍分區等6個團、1個炮兵營早已埋伏多時。15時,晉察冀軍分區1團和25團第1營迎頭出擊,3團和第3軍分區第2團分別從三面進行包圍,迅速完成對敵合圍,把日軍壓縮在上莊子附近約2公里長、百余米寬的山谷里,阿部規秀和獨立混成第2旅團已陷入插翅難逃的困境。
戰斗打響后,八路軍憑借居高臨下的優勢,對日軍猛烈開火。日軍主力聚集在黃土嶺東部教場村附近山谷河灘上,匆忙搶占白石山及教場南面山腳一線狹窄山梁,敵我雙方展開激烈山地爭奪戰。晉察冀第1軍分區1團團長陳正湘從望遠鏡發現對面山上日軍的觀察所和指揮所后,急令分區炮兵連開炮射擊,4枚炮彈在目標點爆炸,日軍中將阿部規秀被炸死。
失去指揮官的日軍殘部陷入混亂,11月7日晚,日軍被殲過半。8日,日軍派出5架飛機掩護被圍日軍突圍,并調集重兵馳援,晉察冀軍區和第120師指揮員判斷繼續作戰可能對我方不利,為避免損失,決定撤出戰斗。
黃土嶺戰斗是我黨敵后戰場取得的又一次輝煌勝利,共殲滅日軍900余人,繳獲滿載軍用物資的騾馬車200多輛、火炮5門及大量槍支彈藥。
更令人振奮的是,戰斗中擊斃了日軍阿部規秀中將(事后得知)。這是八路軍在華北戰場上擊斃軍銜最高的指揮官,在日本朝野引起震動,日本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多田駿哀嘆“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
八路軍攻克淶源縣日軍據點東團堡
重擊敵人的“挖心戰”
1940年的夏秋,中國全面抗戰進入第四個年頭,抗戰開始進入困難時期,許多人對抗戰前途感到迷惘。而日本則加緊對國民黨政府進行政治誘降,國民黨內部出現了空前的投降危險。同時,日軍還將軍事進攻的重點轉向敵后,并在華北地區推行“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對根據地進行分割、包圍、監視,造成根據地面積縮小,物資匱乏,生活困難。
為遏制國民黨投降危險,振奮國民抗日信心,粉碎華北日軍的圖謀,打破其“囚籠政策”,八路軍總部決定對日軍發動一次大規模的進攻作戰,主要目標是破襲日軍交通和通訊。隨著戰斗的不斷展開,八路軍參戰部隊達到105個團20余萬人,故史稱“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經歷了兩個進攻階段和一個反“掃蕩”階段。第一階段(8月20日至9月10日):以交通總破襲戰為主,破壞敵人在華北所占領的主要交通線,重點是正太鐵路,同時破擊同蒲、平漢、津浦路。第二階段(9月22日至10月上旬):主要任務是擴大戰果的攻堅作戰,對日軍交通線兩側盤踞的一些重要據點和深入根據地的據點進行攻擊。第三階段(10月上旬至翌年1月24日):作戰任務主要是反擊日、偽軍的報復“掃蕩”。
百團大戰歷時5個月,是全民族抗戰以來八路軍在華北發動的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帶戰略性進攻的戰役。到1940年12月初,敵后軍民共作戰1824次,斃傷日、偽軍2.5萬余人,俘日軍281人、偽軍1.8萬余人,破壞鐵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摧毀大量敵堡壘和據點,繳獲大批槍炮和軍用物資。
百團大戰給日軍“囚籠政策”以沉重打擊,極大破壞了日軍的交通和通訊,使日軍后方交通受阻、通訊中斷、在華北的部署一度陷入混亂,沉重打擊了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既鍛煉了抗日軍民,提高了共產黨、八路軍的威望,又遏制了國民黨投降危險,在抗日局面比較低沉時振奮了民族精神。
對此,連日本大本營也承認:“百團大戰給予華北方面軍以極大打擊”。當年,日本華北方面軍將此役稱之為“挖心戰”,并以每年8月20日作為“挖心戰”紀念日。
陳莊殲滅戰、黃土嶺伏擊戰、百團大戰……河北軍民不僅在軍事上取得重大勝利,而且將晉察冀人民戰爭思想和游擊戰術運用得出神入化,成功擊斃擊傷了水原義重、阿部規秀等多名日軍高級將領,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
(來源:河北共產黨員網。原文載《河北共產黨員》2025年6月上半月,作者系河北省委黨史研究室編研三處處長。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編輯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