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暴走團阻礙消防車救護車”一事引起網友熱議。
上百人的老年暴走團,面對救護車消防車的鳴笛竟紋絲不動。
最后雙方僵持2分鐘,救護車才無奈避讓。
眼看輿論愈演愈烈,暴走團群主終于發聲,卻沒想到再次點燃網友怒火。
直到他們身份的曝光,才明白他們為何敢這么囂張!
有人翻出他們的 “黑歷史”:十年間被投訴幾十次,2023 年景區專門開會規范,可到現在還占著非機動車道不放。
更讓人咋舌的是,面對輿論批評,團長放出話來:“備勤車憑啥要我們讓?”
備勤消防車遇上紅馬甲隊伍
事情發生在景區搞大型活動那幾天。每天傍晚六點四十五分,“夕陽紅徒步隊” 的老人們就準時出現在非機動車道上,穿統一的紅馬甲,排著整齊的隊伍,領隊手里還舉著面小旗子。
那天他們剛排好隊,準備按慣例出發,兩輛消防車和一輛救護車突然出現在前面。當時消防車沒開警燈,也沒鳴笛,看著就不像執行任務的樣子。
徒步隊的規矩是遇到車輛要往路邊靠,但那天的非機動車道有點擠。
“旁邊有騎自行車的,還有散步的游客,我們一百多人要是突然散開,很容易撞到人。” 暴走團群主覺得自己沒做錯,“我跟司機說了,我們走得快,最多一分鐘就過去,讓他稍等一下。”
群主同時表示,要是有人掉水里,他們肯定不會袖手旁觀,趕緊救人的。
可在路人拍的里,看不到這些溝通的細節,只有老人們站在路中間的畫面。
發到網上后,評論區炸開了鍋:“就算不是執行任務,消防車也該讓讓啊”“十年了還占道,真是沒規矩”。
十年投訴不斷,景區也頭疼
其實這不是這個暴走團第一次被投訴了。
景區工作人員小周翻出投訴記錄:2018 年有游客反映,暴走團占了非機動車道,自己騎自行車差點撞到老人;2020 年有人投訴他們的音響聲音太大,吵得附近居民沒法休息;2022 年更是有司機投訴,說他們直接堵在路口,自己繞路多走了二十分鐘。
“我們也找他們談過好多次。” 景區管理處的張主任無奈地說,2023 年 8 月,他們還專門召集了景區里所有徒步團的團長開了個會,明確要求大家不能占用非機動車道,要給其他路人留出通行空間。
當時 “夕陽紅徒步隊” 的隊長拍著胸脯保證會遵守規定,可沒過多久,又有人投訴他們占道。
“我們沒執法權,只能反復勸說,實在沒別的辦法。” 張主任說,這次事件后,他們已經決定再次約談團長,“要是還不整改,就只能不讓他們在景區活動了。”
老人們卻覺得委屈。“這非機動車道本來就是給行人走的,我們走路沒毛病啊。” 王大爺說,他們也想找個合適的地方,可附近能活動的地方太少了。“小區廣場被改成停車場了,公園晚上九點就關門,根本不夠時間活動。”
網友吵翻了天,有人還抵制贊助品牌
在網上傳開后,網友們吵得不可開交。
對于這件事,網友的評論是一邊倒的回應。
有網友就表示,這不需要再約談,直接拘留、警告。
也有網友提議,直接把養老金、醫保等社會福利取消,他們估計就知道下次該怎么做了。
有網友覺得老人們太過分:“不管是不是執行任務,消防車和救護車都該被尊重,讓一讓怎么了?”
還有人翻出他們的 “黑歷史”,說十年被投訴幾十次還不整改,就是故意的。
更有人把徒步隊穿的紅馬甲和用的音箱扒了出來,發現是本地一家電動車品牌贊助的。“這種不遵守規矩的隊伍,誰贊助就抵制誰!”有網友發起了抵制活動,還在評論區刷起了相關話題。
連人民日報也為此發聲說:
“尊老愛幼是傳統美德,但尊重是相互的,老年“暴走團”給救護車、消防車讓個路,晚幾分鐘出發,并不會有什么損失。僵持不讓路的行為,不僅違背了基本的社會公德,更可能涉嫌違法。”
面對這些批評,團長很不服氣:“我們又沒做錯,憑什么罵我們?備勤的消防車又不是去救火,等一分鐘怎么了?”
她覺得網友是斷章取義,“里沒拍我們跟司機溝通的畫面,就拍我們站在那,看著好像是我們故意不讓路。”
隊員們也紛紛支持團長。“我們都是七十歲左右的人了,反應慢,突然散開很容易摔跤。” 張大媽說,之前就有隊員被自行車撞過,現在大家都很小心,“安全第一,這有錯嗎?”
網友吵得最兇的時候,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的付建律師出來說了句公道話:"從法律上講,暴走團沒做錯。"
他翻出《道路交通安全法》第 53 條:
"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執行緊急任務時,才享有優先通行權。" 也就是說,必須開著警燈、鳴著笛,才能要求別人讓道。要是像這次這樣的備勤車輛,和普通私家車沒區別,得遵守 "車讓人" 的規矩。
不只是讓路,更是公共空間的難題
其實類似的矛盾,在很多地方都上演過。
有的城市,暴走團占了機動車道,被司機投訴;有的地方,廣場舞隊伍在小區門口跳舞,音樂聲太大,吵得居民沒法休息。這些矛盾背后,是公共空間不足的現實問題。
“我們也不想占用非機動車道,但實在沒別的地方可去。” 李大姐說出了很多老人的心聲。隨著老年人口越來越多,大家對活動空間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可現有的公共空間根本不夠用。
其實,這些年,在馬路上的暴走團有很多。
老年人有一個健身鍛煉的項目,這本身沒有問題。
但不管怎么樣,選擇場地的時候,不要影響到其他人最好。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些地方已經開始想辦法。有的小區把閑置的空地改造成活動場地,供老人們鍛煉身體;有的公園延長開放時間,讓大家有足夠的時間活動;還有的地方專門劃定了徒步和廣場舞的區域,避免影響其他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