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北京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詢師郭利方,國家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具有心理學、教育學雙重背景專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詢,青少年抑郁癥、強迫癥、恐懼癥、焦慮癥、自閉、多動與抽動癥及其他心理障礙豐富的個案經驗。青少年成長及家庭教育:叛逆、手機網癮、厭學、戀愛問題、孩子生理心理性偏差行為(長程陪伴有豐富的經驗)、青春期問題、考前焦慮(中高考考前心理疏導)、人際交往與社會適應障礙。經過整合以人本主義為中心,結合青少年自身學校人際、師生、同學關系,親子關系,在校表現等綜合全方位因素針對性心理咨詢,同時給予父母在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心理問題專業性指導,走出了一條獨特而有效的咨詢道路。
各位家有青春期娃的家長們,今天我必須跟你們好好嘮嘮我那本《叛逆是未完成的拼圖:一位母親的17歲破局手記》!
我跟你們說啊,有天凌晨三點,我第18次去改兒子房間門鎖,好家伙,鑰匙孔里卡著半截棒棒糖。這畫面一下子就戳到我了,咱啊,總想著用防盜鏈把青春期這“神獸”給鎖住,卻忘了門后面藏著個正在重組的小宇宙呢!
一、叛逆是未完成的拼圖
有一回,兒子把校服外套反穿,跟個斗篷似的,我趕緊把想訓他的話藏在茶幾下。心理學家說這是自我意識覺醒,我覺得啊,他就是在用叛逆這塊拼圖找自己人生的坐標呢。上周他突然問我:“媽媽,如果我當紋身師,你會不會把我趕出家門?”我看著他手腕上新添的龍鱗刺青,想起三年前他哭著撕素描本的樣子。原來那些咱覺得是“叛逆”的事兒,都是他拼自己的試錯版。
二、對話需要留白藝術
咱家里餐桌都快成最危險的談判桌了。他說“你們根本不懂00后”的時候,我就開始練“三秒沉默法則”。有次他盯著手機突然說:“其實我羨慕隔壁小胖有游戲戰隊。”這話比啥說教都管用。現在我們還發明了“冰箱對話法”,取酸奶的時候聊聊性別認知,倒垃圾的時候吐槽吐槽班主任。那些特意安排的談心,還不如廚房水槽邊的即興發揮呢!
三、規則是流動的河床
有次兒子把煙灰彈進我最愛的青瓷碗,我當時那火啊,一下就上來了,摔碎的可不止是個碗,還有我那些舊觀念。我們重新定了個“家庭公約”:22點后能自由通話,但得同步定位;游戲時間自己安排,不過得寫“時間賬本”。上周他主動省宵夜錢給流浪貓買罐頭,我一下就明白了,真正的規則不是鐵柵欄,而是讓孩子學會丈量世界的標尺。
四、母親也需要重啟程序
有天我發現兒子在日記本上畫我禿頭漫畫,我在健身房直接把杠鈴給摔了。后來我跟著他的樂隊去livehouse,發現他彈貝斯的時候,那架勢就跟馴服暴龍似的。現在我手機屏保是他演出抓拍,鎖屏密碼是他新歌歌詞。當媽要是學會用孩子的語言交流,那些刺耳的話說不定就成了破繭的聲音啦!
五、等待破曉的正確姿勢
上個月他帶著黑眼圈回家,我泡了兩杯熱可可,啥也沒說。凌晨他突然說:“其實上次逃課是因為……(哽咽)”。我倆就這么坐著,等咖啡涼了,晨光都照到他淤青的膝蓋上了。我現在明白了,最好的開導不是補裂縫,而是當孩子暴風雨夜能隨時停靠的港灣,哪怕這港灣里飄著沒洗的襪子和過期薯片呢!
現在我看著門縫透出的光,算是懂了,那些反鎖的門不是隔絕,而是孩子正在長大的標志。咱的期待和孩子的試錯慢慢磨合,那些曾經被說成“叛逆”的棱角,最后肯定能折射出獨一無二的人生光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