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英國社會治理現代化學術研討會”暨國家出版基金項目《英國社會治理研究叢書》新書發布會在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舉行,會議由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主辦,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協辦。
《英國社會治理研究叢書》由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郭家宏教授擔任主編,共分十冊,書寫內容涉及英國社會轉型時期的十大社會治理焦點問題,主要包括醫療服務機制發展、消費革命與社會轉型、犯罪懲處機制建設、食品藥品安全體系構建、公共衛生管理制度變遷、人壽保險制度發展、商貿政策體系轉型、動物疫病防治管理、地方法官與地方治理、初等教育管理機制發展等,都是世界各國社會治理過程中遇到的焦點話題,對其進行梳理考察并結集出版,將有助于為當代中國政府治理體系建設提供歷史路徑與現實參考,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國家出版基金項目《英國社會治理研究叢書》
這套叢書緊扣國家“十四五”發展規劃,以人類歷史上最先走上現代工業化與城市化道路、順利實現社會轉型的英國為研究對象,就其從傳統農業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轉型過程中所遇到的重大社會問題,以專題研究方式對其社會治理體系的構建情況進行考察,體現出前瞻性、戰略性和整體性,闡明英國社會于不同領域積極推行社會治理體系改革的基本歷程,揭示了英國社會治理體系建設的發展趨勢與客觀規律,重點關注英國社會轉型時期治理過程中出現的失誤,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叢書10本分冊共涉及十大焦點話題,拓寬與深化了相關研究情況。
會上,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黨委書記范立雙、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黨委書記、董事長、社長張鵬和《英國社會治理研究叢書》作者代表曹瑞臣教授進行了致辭。范立雙書記強調,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社會治理,他指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關鍵在體制創新。”本叢書旨在服務國家發展戰略,落實總書記提出的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精神,聚焦社會治理的體制創新問題;倡導以史為鑒、發揮歷史學鏡鑒作用一直以來都是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的辦學宗旨,本書的出版也是學院辦學理念的發揚與落實。此外,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的世界史學科長期以來也非常重視英國、法國、德國、美國、俄羅斯、日本等世界大國的研究,希望能通過揭示世界強國的興盛經驗和衰落教訓,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張鵬社長指出,北京師范大學與南京師范大學南北輝映,都倡導關注現實、服務社會,本叢書揭示了英國社會治理模式的特點及經驗教訓,通過學科交融的創新發展,實現了從“歷史解碼”到“現實賦能”的學術躍遷。在項目執行過程中,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給予了高度關注和支持,由社長牽頭,成立重點項目工作組,組建具有相關學科背景的資深編輯、校對隊伍,還專門設計了品牌logo,希望未來繼續加強中國學術文化的國際傳播,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文化力量。
作者代表曹瑞臣教授對叢書編寫過程中的各方努力表達了誠摯的感謝,指出本套叢書匯集了多位學者的力量,希望較為全面地為讀者呈現近代英國社會治理中的經驗和教訓。
隨后,北京大學歷史學系錢乘旦教授、張鵬社長、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楊共樂教授、叢書主編郭家宏教授共同為新書揭幕,張鵬社長代表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向以副院長徐暢教授為代表的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贈送叢書。
揭幕儀式
贈書環節
贈書環節之后,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叢書主編郭家宏詳細介紹了叢書概況。他感慨,自2005年于劍橋大學訪學起,就深深感受到研究英國社會治理問題的重要性,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城市化國家,它的社會治理經驗和教訓特別值得總結,這套叢書的出版使他得償所愿。他強調該書的出版不僅是多位學者的思想精華,也是構建中國世界史研究自主知識體系的一次嘗試,更是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有組織科研的重要實踐,指出該叢書涵括的10本分冊就像封面圖片印制的探照燈一樣,從不同角度考察了英國社會轉型歷程。
對于叢書各冊的主要內容概況,他也進行了簡單介紹。
郭家宏教授等撰寫的《近代英國公共醫療服務體制》主要聚焦英國社會轉型過程中醫療服務體系變遷,認為近現代英國包括志愿醫院、濟貧院醫院、精神病院、隔離病院、工人階級醫療互助機構和藥房等公共醫療服務機構和體系在不斷完善,體現出英國公共醫療服務從慈善性質向國家主導的全民服務性質的轉變。
曹瑞臣教授撰寫的《近代英國消費革命與社會轉型》探討了消費如何刺激社會發展,強調消費社會從18世紀初興,19世紀得到發展,20世紀漸趨完善,特點是飲食、煤炭、文化閱讀、服飾、家居休閑等日常生活領域都發生了消費革命,極大推動了英國的貿易增長、經濟發展、技術創新和社會進步。
許志強教授撰寫的《近代英國的社會犯罪治理》以英國社會轉型時期犯罪治理問題為切入點,以警察等管理制度的變化為主線,以城市犯罪的綜合治理為暗線,認為隨著在英國傳統犯罪治理模式遇到挑戰的時代背景下,為更好應對社會犯罪問題,英國逐漸建立了官僚制、專業性和高效率的犯罪治理體制。
王廣坤教授撰寫的《近代英國的公共衛生管理》考察了近代英國公共衛生管理制度的建構、發展和成熟演變。強調其管理模式逐漸由倚重工程師、醫學的專家技能轉向重視政府分權引導,管理思想上主要由注重“環境衛生”轉向“醫療服務”,再進而轉向同時兼顧環境與醫療衛生的行政分權管制。
初慶東教授撰寫的《近代英國治安法官與地方治理》探討了近代英國治安法官在地方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強調治安法官群體是近代早期英國地方政府的權力中樞,他們作為地方社會的管理者,職權涵蓋司法、經濟、社會等諸方面。這個群體的勤勉與否,直接關系著國家政令在地方實踐的強度與效力。
蘭教材副教授撰寫的《近代英國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關系到近代英國食品藥品與社會民生問題,探討了英國社會和行業自身對食品藥品的監管,梳理了英國社會和政府捍衛食品藥品安全的實踐。認為英國在國家主導下,通過社會相關利益方的共同參與和密切合作,構建出較為成熟和全面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系。
孫瑩副教授撰寫的《近代英國的商貿政策轉型》聚焦于19世紀后期以來英國商貿政策的轉型。認為因無力解決經濟、貿易和帝國領域出現的新問題,英國傳統自由貿易政策開始受到質疑,隨著1903-1906年關稅改革運動、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29年經濟危機的先后出現,英國開始重設關稅,推行貿易保護政策。
臧書磊副教授撰寫的《志愿社團與英國初等教育》闡釋了英國初等教育與國家治理的關系。指出隨著工業革命后英國教育需求的劇增,志愿社團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初等教育需求,國家管制介入其中。但是,志愿社團的初等教育治理實踐意義和影響力很大,為國家主導的教育管理體系提供了寶貴經驗。
郜峰研究館員撰寫的《近代英國人壽保險與社會變遷》看到了推動英國保險產業產生的重要因素,介紹了保險消費的主體、模式、立法等變化。認為英國的保險產業興起于工業革命后,最具代表性、發展最快的就是商業人壽保險行業,強調該行業對之后英國國民保險制度的創建產生了全面深刻的影響。
呂富淵博士撰寫的《近代英國動物疫病流行與防治》考察了英國城市化和工業化過程中的動物疫病管理。指出近代以來隨著人口營養結構日益轉向以肉奶為主、農業轉向以畜牧業為主、海外牲畜及其產品進口興盛、寵物飼養興起等變化,英國動物疫病頻發。作為應對,英國逐漸建立起相對有效的動物疫病防控機制。
與會嘉賓隨后就叢書和英國社會治理現代化問題進行了開放、熱烈的研討與交流。北京大學歷史學系錢乘旦教授指出,本叢書每一本書的規模都很可觀,推動了我國英國史研究的深化。這種學術成績與中國世界史學科的發展密不可分,應繼續傳承“坐冷板凳”的治學精神。他認為,西方史學界目前存在研究“碎片化”問題,其最大特點是弱化體系和理論的重要性,歷史學研究中存在著“解構式”傾向,中國的世界史學者要秉承自己的特色和優勢,不要盲目效仿。
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楊共樂教授指出,本套叢書的作者傳承了英國史研究領域前輩們的精神,共同撰寫了優秀的成果,是我國英國史研究與出版的重要事件。這套叢書規模宏大,內容系統,包括公共醫療服務體系、食品藥品安全、社會疫病防治,以及教育、經濟貿易、犯罪治理等諸多與英國近代社會民生息息相關的話題,環環相扣,主題聚焦且鮮明,堅持問題導向的研究路線,深入分析了英國現代化歷程中的經驗和教訓,具有開創性,意義重大。他強調,學術研究應建立特色學派,形成有組織、有目標、有核心、有規模的學術生態空間;學者一定要產出思想,而不僅是羅列歷史事件;要做有特色、有意義的史學,達到“以史為鑒”的最終目標;他認為,學術研究需要不斷創新,而非追求“碎片化”和“同質化”,希望參與叢書撰寫的各位青年學者持有這種意識并貫徹落實。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雜志副主編徐再榮研究員指出,系列有組織的叢書研究,有助于推進英國史研究的專業化,值得其他國別史學者的學習。歷史學者一定要有問題意識和現實關照,可以從世界史角度推進對現代化的研究。同時,這套叢書也是區域國別研究的一個范例,區域國別學需要與世界史學者加強合作,希望未來有望更進一步,打通古代史、中世紀和近現代史的研究。他強調,學術研究需要具備一定的非功利性,所有學者都需要有學術自覺和學術擔當。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劉成教授認為,這套叢書顯示了21世紀中國學者研究英國史的中國視野,代表著英國史研究的趨勢和高水平。在當前社會背景下,世界史研究迫切需要有組織、跨學科的研究,但此類研究也需要緊扣具體主題,與時俱進地緊跟國家發展戰略和國際形勢發展變化,這套叢書的寫作和出版就反映了這個趨勢,特別值得倡導。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劉金源教授指出,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中的重要方面,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城市化、工業化國家,政府對很多新生社會問題的處理特別值得參考借鑒,可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提供相當的啟示。他強調,本叢書契合國家戰略需要,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提供了參考經驗,同時堅守學術傳承,形成了規模宏大的系列作品。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宋立宏教授認為,本叢書的10個分冊都很有厚度和深度,主題也都較為集中和系統,對于英國這樣一個移民較多的國家,有關政府的犯罪認知概況以及與之相關聯的罪犯管理等社會史研究都很有意義。南京師范大學歷史文博學院姜守明教授從自己的學術經歷出發,指出老中青學人的交流互動非常必要。并強調,青年學者要有學術抱負,積極發揚和繼承前輩先人遺留下來的優良研究傳統,這套叢書就是典范,可為后續有組織的科研活動提供榜樣力量。湖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張亞東教授指出,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問題是中國政府極為重要的現實關切,這套叢書體現了高度凝練且精準的問題意識。他認為,在黨的二十大會議后,社會治理問題成為時代關切,本叢書的選題非常具有現實關懷。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研究院胡傳勝研究員指出,這套叢書兼顧宏觀與微觀,具有學術深度,制作精良,是一部優秀的跨學科著作,體現了歷史學和政治學、社會學的融合,對其他學科也有啟發意義,是中國世界史學者潛心學術的成果。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歷史系黃光耀教授認為,本叢書具備較強的專業性,系統分析了英國現代化過程中的得與失,凝聚了所有參與者的多年付出,討論了諸如食品安全、公共衛生等某些具有時代性和普適性的問題。他還指出,叢書的結構和框架邏輯較為嚴謹,很多研究都涉及到當今世界依然存在的問題。南京郵電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金燕教授也指出,叢書的選題非常具有現實關懷,比如英國社會轉型時期的人壽保險、公共衛生、醫療服務和食品安全等問題,關系到了很多今天仍然存在的、與普通人密切相關的問題,體現了中國世界史學者的敏銳洞察力,具有借鑒意義。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安然教授認為,這套叢書的問題意識具有時代性、前瞻性和普適性,是世界各國共同關心的發展問題,有的問題在發達國家的歷史中仍在反復出現,甚至有時解決問題的手段成為了問題本身,這與歷史發展的周期性和復雜性息息相關。她強調,在全球史研究成為新潮流的今天,歷史治學更需要關注結構性研究以及比較研究,以融會貫通的全球視野為區域國別研究以及中國的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鏡鑒。
學術討論后,這套叢書的各位作者和前來參會的諸多媒體記者也進行了深入細致的交流。“英國社會治理現代化學術研討會”暨國家出版基金項目《英國社會治理研究叢書》新書發布會至此圓滿落幕。
與會者合影
來源:侯佳瑩 劉黛軍/文 王廣坤/審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