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未成年人犯罪記錄依法封存旨在消除社會歧視,保護重返社會路徑。2025年新修訂《治安管理處罰法》將治安違法記錄納入封存范圍,實現"刑行銜接"全覆蓋。
一、封存的法律依據與適用條件
法定對象
犯罪時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免予刑事處罰的未成年人記錄必須封存。跨年齡犯罪中,若主要行為發生在未成年階段,全案記錄也需封存。
法律條款:《刑事訴訟法》第286條明確要求司法機關主動封存相關記錄,2022年《關于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的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細化封存程序。
封存范圍
包括偵查、起訴、審判及刑事執行中的所有案卷材料與電子檔案;
擴展到治安違法記錄(如嫖娼、斗毆),避免"一次違法、終身受限";
附條件不起訴、社會調查等輔助記錄同步封存。
二、封存程序與操作規范
啟動機制
法院在判決生效后3日內發出《犯罪記錄封存通知書》,檢察院、公安機關同步完成紙質檔案加密和電子標記;
公安機關需建立獨立檔案庫,執行《個人信息保護法》保密標準。
技術管理
電子檔案加注"封存"標識,禁止未授權查詢或共享;
分案辦理的共同犯罪案件,成年人卷宗需標注"含犯罪記錄封存信息"提示。
例外查詢
司法機關為辦案需要或有關單位依國家規定查詢時,需提交書面申請、列明用途并簽署保密承諾書;違規泄露者將追責。
三、封存解除與違規后果
解除情形
成年后故意犯罪且新罪與封存記錄數罪并罰執行五年以上刑罰;
因事實不清被判無罪時,經被告人申請可解除封存。
違規責任
公職人員不當泄露記錄的,予以處分;造成嚴重后果的追究刑事責任。2023-2025年統計顯示,超20萬未成年人受益于封存制度重返社會。
律師點評
北京浩偉律師事務所趙正彬律師評析:
"2025年封存制度已覆蓋刑事及治安違法記錄,但實踐中需強化執行監督。當事人應在刑罰執行完畢1年內主動向原審法院申請封存,并保存《刑罰執行完畢證明》備查。未及時申請可能導致政審、就業受阻。"
本案警示:
及時申請:刑罰結束1年內持證明向法院申請封存,避免記錄外泄影響升學就業;
保密義務:查詢單位需嚴格履行保密承諾,泄露信息將擔責;
證據保全:家長應保留判決書及封存通知,遇違規查詢可向檢察機關申訴;
制度銜接:企業招錄時不得要求提供封存記錄證明,違者面臨行政處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