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戰役很多人覺得淮海戰役是最難打的,這到底為啥呢?在遼沈戰役還有平津戰役中我軍的兵力是有優勢的。像遼沈戰役我軍直接達到了百萬之多,敵人只有五十多萬人參與作戰,到了平津戰役得時候,我軍派出七十萬,敵人是55萬,所以從這里看我軍在兵力上是有一定優勢的。
可是在淮海戰役得時候,我軍的兵力就沒有那么多了,只有六十萬,可是國軍兵力卻是八十萬,這二十萬人的差距也讓我軍在作戰的過程中比較難。另外蔣介石為了贏得這場戰役也下了血本,桂系蔣介石無法指揮,國軍精銳就不得不上了,所以這場戰役我軍打的不容易,而且傷亡人數方面直接達到了另外兩場戰役之和了。
既然如此,派到戰場上的國軍將領都有誰呢?他們的表現又是什么樣的呢?第一個就是杜律明,在淮海戰役還沒有開始的時候,蔣介石就已經和白崇禧說好了,讓他來當這場戰役得指揮,可是戰斗開始后,白崇禧就反悔了,蔣介石沒有辦法就只能將杜律明從東北調到徐州,緊急救火。
在解放戰爭最初的時候,杜律明的表現還過得去,也是蔣介石信任他的主要原因,可是在到徐州時,一切都變了,因為還沒走到徐州,就遇到困境,黃百韜部隊被包圍,當時國軍還去比較被動的,蔣介石讓黃維去營救,之后卻是再次被我軍圍困,于是杜律明就需要去營救黃維,可是在他看來國軍是沒有勝算的。
此時杜律明的手里還有三十萬大軍,可是他卻覺得國軍在這場戰役中的勝算幾乎為零。所以他就建議蔣介石將徐州放棄,而他可以帶著這三十萬大軍向蚌埠撤退。起初蔣介石是同意杜律明的想法,可是在聽說黃百韜部隊陷入困境,蔣介石就立刻命令杜律明去營救,如此也是將他送給了我軍,最后他也落得被俘虜的下場。要說在這場戰役中,杜律明是沒有能力做主,就算是他手里的兵力多,可都需要聽從蔣介石的安排,假如杜律明能夠在這場戰役中獨立自主的指揮,也許將會是我軍最大的阻力,不過歷史是沒有重來的機會。
再就是黃百韜,這個人的能力是被嚴重低估的,因為他完全不輸張靈甫與胡璉等國軍的嫡系將領,而且他也是最先知曉粟裕的作戰計劃,他就向劉峙建議撤退,可是劉峙沒有讓他立刻行動,只是讓他等了三天,而正是這一等,黃百韜部隊被我軍圍困。
然而黃百韜的部隊被我軍包圍之后,他竟然沒有慌,也不將所有的機會都寄托在國軍的援助上,反而命令部隊趕緊修筑防御工事,以此來與我軍對抗到底。在這一場戰斗中,我軍的傷亡人數可是達到了六萬之多,這是在淮海戰役中比任何戰斗傷亡人數都要高的。可見黃百韜真的是不容小覷的一個將領,他給我軍帶來的殺傷力也是最大的。
第三人就是胡璉,最初他是能夠成為12兵團的司令,可最后卻內定了黃維,這讓他心灰意冷直接告假回家了,可就在這個時候黃維的兵團在雙堆集被圍困,胡璉很擔心自己的部隊,就直接坐著飛機趕到了這里。他的到來讓戰士們信心倍增,胡璉讓部隊加固防御,從而給我軍帶來不小的壓力,后來還是有華野的幫助,才將這個釘子給拔掉。
第四是邱清泉,在國軍可是非常能打的存在。當時在淮海戰場上的徐東阻擊戰就是我軍與邱清泉的對抗,最后雖然是我軍贏得勝利,卻也付出不小的代價。并且淮海戰役到了最后時刻,杜律明的兵團被我軍包圍,最初杜律明想帶著部隊放棄抵抗,可邱清泉誓死不從,最后就死在了戰場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