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啊,前幾天有姐妹私信問我:孩子總是需要人盯著,一放手就不知道該學什么,也學不進去,怎么辦?
這問題我熟,其實問題背后反映出來的,是孩子的自學能力。
那什么是自學能力呢?
自學能力,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是指孩子不依賴教師、家長,能通過獨立學習、鉆研來獲取知識的能力。
它重不重要?當然重要的。
自學能力強的孩子,往往更有好奇心,能主動探索知識,也會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他們不僅學習效果更好,也更能適應未來快速變化的社會環境。
但問題來了:自學能力要怎么培養?
我個人覺得,有一門學科特別適合鍛煉孩子的自學能力——甚至可以說是自學能力開掛的訓練場。
是哪門學科呢?數學!
今天我就以數學學習為例,跟你聊聊,怎么培養出一個擁有自學能力的孩子。
01
讓孩子知道,自己有自學能力
所謂“自學能力”,不是簡單地坐在那翻書,而是知道自己該學什么、怎么學、學得怎么樣,還能堅持下去。
最基礎的自學方式,當然就是教材+教輔。
我也會提前給孩子配數學課本和教輔,讓他自己啃。不會的地方,我也不急著講,最多幫他看答案、引導一下。
再后來,認識了洋蔥學園,我發現它的視頻課比課本和教輔還好用,于是就讓孩子通過洋蔥來自學。
相比課本,洋蔥的內容更系統、講得也更深入,尤其是一些拓展性的知識,光靠課本是不夠的,得用更專業的資源來補充。
有意思的是,每次他自己學過再去上課,都會說:“這節課好輕松啊。”
所以我就趁機鼓勵他:“你看,自學是不是很爽?” 這一步很關鍵,要讓孩子嘗到自學的甜頭。
在這股沖勁的帶動下,Eric不到一年就把洋蔥學到了小學滿級,直接提前學到了初一數學。
但到了初一,數學內容開始變難了,我也開始引導他放慢節奏,更扎實地學,甚至把一些難點記錄下來,慢慢去做更多的拓展理解。
這個“上難度”的過程,其實正是他自學能力邁向新臺階的重要一步。
02
學會自我規劃,拒絕照單全收
到了一定階段,孩子就要學會自己定計劃。
可能因為學心理學的緣故,我從孩子很小很小的時候開始,就鼓勵他們做計劃,然后帶著他們一點點復盤計劃。
以前的舊文重溫:
在學習上也一樣。
自從Eric上三年級后,我就有意鼓勵他自己安排學習任務,比如今天想學哪一章、做哪套題。
剛開始,他只會做一些重復動作,把時間切得很碎很碎,只關注完成老師布置的、我安排的,但并不會根據自己的目標和能力畫像來安排。
所以我后面換了方法,一是把SMART分析法用起來了。
讓孩子學會把目標定得更清晰一些,并且知道:圍繞這個目標,我要處理的主次是什么。
比如Eric近期在準備希某杯活動,他就圍繞這個小目標定了40%真題+60%模擬題,同時還有100題必刷題的計劃。
雖然最后的完成率大概只有一半,但最起碼在拆分目標這一步,他是做對了。
二是讓他自己分析自己的錯題,為什么會做錯?是知識不懂?粗心?解題思路卡住?說出原因,再自己想辦法補上去。
慢慢的,他開始會說:“我這題其實是沒理解‘圖形變換’的原理,我想去找相關的題練練。”“這道題是分數計算沒學好,我去重新看看這一章節內容。”
孩子能這么剖析很重要,當他開始會透過題目來分析本質的時候,他才知道規劃怎么做,對自己更有幫助。
如今,Eric是可以做到對一類題型進行鞏固和總結,至少在舉一反三上,有了很大的突破。
我們近期在組織數學活動打卡,也有1-6年級希某杯培訓題,感興趣可以加入一起學。
這個過程很慢,但特別關鍵。從這個信號開始,你就可以逐漸放手讓孩子做自己的知識體系構建了。
03
自學不是閉門造車,方法才是路徑
有次收到一個姐妹的糾結,她覺得孩子自學能力很差。我問她怎么回事?她說孩子看教材、教輔的吸收率太低,做題總錯。
我就建議她:要不換成視頻講解?
她卻拒絕了。因為她認為,只有看書才叫自學,看視頻就是偷懶。
但恰恰是這個想法,不對。
前面說了,自學是一個人不依賴別人,獨立學習、鉆研而獲取知識的能力。
這也意味著,孩子可以使用任何對他/她有幫助的資源,這里當然包括視頻、動畫講解、AI工具等。
我們要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自學不是閉門造車,而是會用工具。視頻、老師、教輔、筆記、講義、AI咨詢……都是工具。
比如我會讓孩子講給我聽今天學的內容,因為能講的清楚,意味著孩子是真的懂了。這其實就是著名的“費曼學習法”。
時間安排上,也不一定非得熬長時間,反而可以用番茄時鐘法則,集中25分鐘,休息5分鐘,讓效率更高、狀態更穩。
04
自律是需要“他律”來約束的
之前專門寫了一篇他律如何約束自律的文章,這個煩惱我已經不再糾結了。
文章回顧1:
我們肯定都希望天降一個自律娃,但哪怕我曾經覺得Joshua已經算是很自律的孩子了,他也出現過偷玩游戲、偷玩手機、切換看B站等各種行為。
這其實是很多孩子都存在的問題:自學的最大敵人,不是不會學,而是不夠自律。
腦子里總有很多小心思在轉,很難靜下心來完成學習目標。
所以我也會有意識去做一些“輔助引導”的事:
比如像弟弟這種偏e人性格的孩子,我會更多地使用“打卡+積分”機制,用一些虛擬獎勵來激發他的意志力和堅持度。
孩子們自己設計的各種“積分卡”,攢盲盒卡和成了學習的樂趣。
這招是從洋蔥學園上學來的,孩子為了連續打卡,喚醒“學霸之魂”,幾乎不間斷。
此外適度的提醒還是必要的,因為在孩子自制能力還弱的時候,“固定區域+適度監督”是需要的。
暑期我也要上班,所以要“祭出”監控了
最后就是要保持定期復盤。復盤一下孩子學得怎么樣,有沒有卡住的地方,幫孩子形成反饋的閉環。
文章回顧2:
自學和自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越早練習,孩子越容易習得這份能力。
所以既然知道了這里面的門道其實并不復雜,那行動就是了,少點吐槽,多想辦法,路就通了。
互勉,萌芽。
洋蔥學園:
感謝你的 點贊 和 轉發,咱們不走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