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君
該來的總會來。
7月20日傍晚,甘肅發布關于天水市麥積區褐石培心幼兒園幼兒血鉛異常問題調查處置情況的通報。
總的來說,信息量很大,問題很嚴重,處置很嚴肅。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查看詳細的通報。
這里,我想指出的一點是,此事或許抖落的是天水,以及天水所代表的某一類城市,愈發難以掩蓋的“另一面”。
01
對很多外省人來說,天水是一座比較陌生的城市。
從區位上看,它地處大西北,天然遠離聚光燈;
從經濟、人口體量看,2024年,天水GDP仍未突破1000億,人口低于300萬。
這在萬億城市、千萬人口城市似乎遍地開花的大背景下,顯然過于“小透明”。
但這座城市近些年,卻又多次“走紅”:
去年1月,天水市因盲目舉債上馬“有軌電車”項目造成巨大資金浪費,被相關部門通報批評。
最新的消息是,上個月18日,經整改后的天水“有軌電車”二期已開通運營,并推出了首月免費乘坐優惠。
去年3月,天水因一碗麻辣燙被潑天流量砸中,成為“網紅城市”。
上個月,央視報道稱,今年1至5月,天水共接待游客2592.8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52.9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73%和6.65%,創歷史同期新高。
這說明,在麻辣燙“流量”火爆一年多之后,天水文旅看起來并沒有曇花一現,而是展現出了一定的“長紅”氣質。
從有軌電車,到文旅,這座西北小城似乎都在展現出某種積極信號。
然而,引發全網嘩然的幼兒園鉛中毒事件,卻徹底撕下了這座網紅城市的濾鏡。
02
通報中,這兩個細節可能是最扎眼的:
涉事幼兒園未取得辦學許可證即公開招生。
天水市第二人民醫院“直接修改檢驗結果”。
這一幕的荒誕程度,已無需作過多形容。
毫無疑問,這是比之前輕軌“爛尾”更觸動人心的細節,也是遠比“網紅城市”的外表更能映照一座城市“內核”的鏡子。
對此,天水人,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在用行動表達自己的態度。
數據顯示,從第六次人口普查的2010年到第七次人口普查的2020年,天水10年常住人口減少27.78萬,減量居全省第二。
從2020年到2024年,天水常住人口由298.5萬縮減為289.18萬人,四年時間再減少9.3萬。
其中,在園幼兒由2020年的10.54萬人,減少為2024年的8.48萬,更是減少了接近20%。
很難說,人口的流動趨勢,與此次事件暴露的某些真相,沒有隱秘的聯系。
只是,經過此輪風波,更多當地人“用腳投票”的速度會不會更快?
03
其實,在全國人口總量持續縮水,在園幼兒也開始減少的大背景下,天水的上述表現,或許很難用特殊來形容。
但是,天水身上,還是有幾個特殊之處需要注意。
其一,這座城市曾長期是甘肅“第二城”——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人口。
目前的天水,常住人口依然位居甘肅第二,但GDP排位早已跌落至第四。
這背后,作為老工業基地的產業更新滯后,是最主要的原因。
一個非常刺眼的細節是,天水第二產業在三次產業中的比重,竟從2023年的25.4直接跌落至21.7,一年內下降了3.7個百分點。
原因,或在這個圖表中能夠找到答案:
其二,現在的天水,也肩負著打造甘肅“副中心”的重任。
前幾年,甘肅確立了以蘭州—白銀都市圈為核心,天水和酒泉—嘉峪關為副中心的“一核兩副中心”城市格局。
可見,不管是從過去的“輝煌”,還是現有的地位看,天水至少在甘肅,都算得上是絕對的“重鎮”。
然而,一個僅次于省會城市的“副中心”,卻爆出這般系統性“失靈”的一面,這無疑形成了一種令人五味雜陳的“錯位”。
這或揭示的是,相比產業上的振興,天水,以及像天水這類肩負某種重任的城市,可能更需要在最基礎的城市治理生態提升上,謀求站上起碼的“及格線”。
這也呼應了前不久城市工作會議提到的城市轉變任務:
轉變城市發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為本;轉變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轉變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統籌協調……
如果說過去,在房地產、傳統工業等的拉動下,一些老牌工業城市,尚能夠通過經濟上的慣性,掩蓋一些治理上的缺陷,那么,隨著產業下滑、人口流失加速,治理內核的不足,或將被進一步放大、暴露……
很顯然,這種“里子”的不足,將給產業發展、招商引資、人口凝聚力等等,施加更大的“反作用”。
留給天水們“轉變”、“補課”的時間,不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