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14日上午,長安大學赴陜西商洛“智慧營建?綠映商山”暑期社會實踐隊抵達商洛市柞水縣終南山寨。此行旨在深入挖掘陜南傳統建筑中的營造智慧,通過實地踏勘、走訪村民、系統記錄等方式,為傳承與活化傳統建筑文化積累一手資料。隊員們攜帶測繪設備,沿著青石板路走進這座藏于秦嶺深處的古寨,一場與傳統建筑的“對話”就此展開。
實踐隊在終南山寨合影(來源:成員自攝)
夯土為基:觸摸千年營造的溫度
終南山寨的夯土建筑成為隊員們最先關注的焦點。調研發現,此地的夯土建筑大致呈現三種主要形式:第一種采用傳統夯土與茅草混合,茅草的韌性有效緩解了土墻的開裂問題;第二種在傳統夯土中摻入石子,既增強了結構強度,又顯著提升了墻體抵御風雨侵蝕的能力;第三種則采用夯土磚壘砌的形式,磚塊間精妙的咬合紋路蘊含著古人對力學的樸素理解。這些看似樸素的營造手法,正是古人順應自然、巧妙利用自然的生動體現。隊員們舉起相機,細致捕捉不同光影下墻體的肌理變化,系統記錄下這些寶貴的工藝細節。
實踐隊調研當地建筑(來源:成員自攝)
石砌為骨:探尋就地取材的生存哲學
當地的石板房以規整的石條或不規則的石塊砌筑墻體,頂部覆蓋著層層疊疊的石板,青灰色的石板與山間的盎然綠意相映成趣。石板的良好隔熱性使房屋實現了“冬暖夏涼”的效果,而石材固有的耐久性則賦予了建筑防潮防火的特性。當地居民表示“這些石頭都是從附近山上采的,不用走遠路,省錢又結實”,工匠們將就地取材的石塊大小交錯砌筑,縫隙間巧妙填充碎石,既節省了材料,又確保了墻體結構的整體性與堅固性。在驚嘆之余,隊員們詳細記錄下這些石塊的砌筑肌理。
當地石板房實拍(來源:成員自攝)
當地石板房實拍(來源:成員自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