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長安大學赴陜西商洛實踐隊抵達終南山寨,終南山寨的青磚黛瓦、木石筋骨,承載的不僅是一座古寨的歲月記憶,更是陜南人民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存智慧結晶。
木構為魂:品味中式建筑的雅致風骨
寨中的木構建筑靈動精巧,尤以抬梁式木屋架為典型代表。粗壯的木梁與纖細的木柱通過精密榫卯相互咬合,無需一釘一鉚卻穩固如山。梁架上的雕花雖歷經歲月磨蝕,仍能窺見當年的精美工藝。連接不同房屋的木棧道結構巧妙,既有效解決了山地建筑的高差問題,又與周圍環境和諧相融。隊員們使用卷尺仔細測量木構件的尺寸,在筆記本上詳細記錄榫卯結構、材質選擇等信息,力求從比例與結構關系中解讀古人精妙的營造密碼。
當地木構建筑實拍(來源:成員自攝)
巧構精飾:傳統元素的創意新生
除主體建筑外,隊員們也格外關注那些蘊含于細節中的營造智慧。木窗的格紋樣式豐富多變,有的仿梅枝,有的似回紋,既保證了通風采光的基本功能,又暗含吉祥寓意;大門上方的門簪造型精巧,常雕刻著花卉、瑞獸等紋樣,是屋主身份與審美情趣的體現。古寨在造景手法上的巧思更令隊員們贊嘆不已:廢棄的老石磨盤被串聯起來用作橋欄桿,既盤活了舊物,又透出濃厚的農耕文化底蘊;瓦片被錯落有致地排列成景觀墻,陽光照射下形成斑駁的光影效果;古樹樹干被匠心獨運地改造成樓板的支撐柱,既保留了樹木的生命印記,又使建筑與自然環境渾然一體。
當地建筑構件實拍(來源:成員自攝)
當地建筑構件實拍(來源:成員自攝)
此次終南山寨之行,實踐隊收獲豐碩。隊員們不僅系統采集了夯土、石砌、木構等主要建筑類型的一手資料,更詳盡記錄了建筑構件與造景手法的豐富細節,最終形成了包含圖像、測繪數據、文字記錄及口述史料在內的多維度資料集。接下來,隊員們將對調研素材進行整理、歸類與分析,最終匯編成冊,為傳統建筑文化的研究、保護與傳承提供鮮活的樣本與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