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正式入伏,可不少莊稼把式盯著天空直犯愁——這雨到底該不該下?村頭老周蹲在田埂上吧嗒旱煙:“老輩兒說‘頭伏雨,伏伏雨’,可又講‘頭伏漏,旱死豆’,這說法咋還打架?”原來農諺分地域。
山東、河北的老把式信“頭伏雨”,初伏玉米、大豆正瘋長,雨水能潤根促苗;吉林、遼寧的稻農卻盼“曬伏尾”,頭伏下點雨,末伏大太陽正好曬稻穗灌漿??捎晗旅土艘猜闊?/p>
去年華北頭伏連下3天暴雨,15%的玉米田泡成“水洼子”,根須爛了8%,秋糧減產近一成。
更愁人的是病蟲害。高溫高濕一搭伙,稻瘟病、玉米螟跟約好了似的,去年河南頭伏雨多,葉菜爛了20畝,打藥錢比菜價還高。氣象站說,入伏后副高北抬,南方水汽往上涌,冷暖空氣一碰就愛“鬧脾氣”。
這雨一下,伏天可能前濕后干,也可能濕到底——具體咋走,還得看未來3天云層咋“變戲法”。
對咱老百姓,雨能降點溫是好的。可連續下3天,家里被褥準得“出水”,老寒腿又該犯疼;晾的衣裳掛5天不干,味兒直往鼻子里鉆。
去年江蘇老張頭就吃了虧。
頭伏連陰雨沒當回事,末伏突然旱得地皮裂,玉米棒子才半拃長。
“早看天氣預報,提前挖溝儲水,也不至于這樣。”他現在逢人就念叨。農諺是老輩兒的“天氣賬”,可咱有衛星云圖、土壤濕度儀。
縣農技站說,未來5天華北部分地區有中雨,建議:低洼田趕緊挖排水溝,葉菜地撒草木灰防潮,玉米地追點鉀肥壯稈兒。但有個事兒得琢磨:同樣頭伏雨,為啥河北怕澇、遼寧盼雨?老話說“一方水土一方天”,種地還得看自家地頭的“脾氣”。
您說這頭伏雨,到底是“及時水”還是“麻煩雨”?評論區聊聊您家地頭的情況,說不定能幫著鄰村老李家避點災。最后得嘮叨句:農諺是經驗,天氣看預報。
不管下不下雨,提前備好防澇袋、抗旱泵,秋糧收進倉才是真踏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